-
2019-11 作者:李佩璇孩子的 ADHD 特質常被討論,卻較少聽到這些孩子成年後的消息。記者訪問了幾位 ADHD 成人的故事後,才知道即使長大成人,為了符合社會規則,他們仍全力以赴與 ADHD 特質共處,才能獨立生活、讓生命開花茁壯。
-
2019-11 作者:李佩璇7年級生的吳迺慧,在當年 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一詞還不為人知時,在老師和家長的理解下,就評估後確診,也因為老師的溫暖關懷,使她立志從事幼教幫助和她一樣的孩子,她從自身經驗分享,無論孩子或家長,與 ADHD 特質共處是一輩子的功課。
-
2019-11 作者:李佩璇在國中擔任出納組長的張雅惠,從小到大讀書、考試難不倒她,對於有明確流程的工作,也很能勝任。但讓她在職場碰壁的不是專業能力,而是克制不住的情緒、言語應對,求助專業後,背後的原因終於真相大白。
-
2019-10 作者:李佩璇今年30歲的蔡金川(Allen)從青少年時,就飽受注意力不能集中、憂鬱所苦。雖然高中就開始求助專業,但一直未能診斷出他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導致 Allen 大學讀了3次、被師長誤解為「懶惰、不努力」,人生更幾度陷入憂鬱症。直到26歲被確診為...
-
2019-09 作者:李佩璇35歲的臨床心理師蔡百祥,在專業上幫助 ADHD 的孩子,在心態上也能感同身受,「我自己就有 ADHD 特質,很能理解孩子的困難。」而在他的童年中,滿是衝突的親子關係讓他受傷,因此面對擔心 ADHD 孩子長大後生活的家長,蔡百祥強調:「親子關係好,AD...
-
2017-03 作者:司馬理英子教養好似打乒乓球,父母打好球,孩子就比較能把球接住,並打出好球,一來一往,方能成就一局局好球賽。當父母能學會用對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孩子就會愈來愈控制自己。ADHD專家提出教養4心法,幫父母練功,親子溝通無障礙。
-
2017-02 作者:司馬理英子孩子一有問題,很多人都會認定是「媽媽教育方式不恰當」。教小孩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同樣的方法在A孩子奏效,在B就行不通了,尤其是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本來就比較挑戰,正確了解ADHD,才能大大幫助孩子。
-
2017-02 作者:司馬理英子一早要上學,孩子才突然想起老師交代今天要帶○○,眼看上學都要遲到了,心中冒起一把無名火;偏又怕孩子沒帶,被記點,被老師罵,媽媽好糾結!孩子腦袋明明這麼新,卻三天兩頭搞健忘,實在傷腦筋。日本ADHD名醫提供6大絕招,徹底終結忘東忘西,建立好習慣!
-
2010-03 作者:蔡美馨,《過動路上紅綠燈》,張學岺,丘彥南,劉明麗,羅心美本篇關鍵問答,解答特殊兒在家庭與學校可能遇到的親職教養、醫療用藥、班級經營等各種棘手狀況,提供家長與老師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