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3 作者:詹偉雄
美國職棒好手鈴木一朗日期宣布結束職棒生涯,在其輝煌又難能可貴的記錄背後是無數的努力。曾到達巔峰的他,也讓這次的告別更顯不捨...看更多優秀球員,從風光到退休的動人心路歷程....
-
2019-02 作者:陳盈螢
「四肢發達,頭腦簡單」,是一般人對運動員的調侃,但是「球學聯盟」正在打破這樣的刻板印象。由何凱成成立的球學聯盟,將成績做為學生運動員上場比賽的門檻,讓上場打球成為學習動機。他也期待成立台版的NBA,為運動員創造更豐富的價值。
-
2018-11 作者:許家齊
在運動場上,教練和選手的師徒關係往往比親子關係還深,林育信與李智凱當了十六年師徒,相處時間比和自己孩子及父母多很多。一起挺過訓練的辛苦和失敗的低潮,也共享榮耀。
-
2018-06 作者:吳美欣
美國職業籃球史上第一位台裔運動員林書豪,6月9日到政大畢業典禮致詞。這是他首度在大學畢業典禮上致詞,舞台上林書豪身著學士袍,向畢業生侃侃而談,還舉出周杰倫向他挑戰籃球的例子,勉勵畢業生,人生中隨時要有贏球的態度。
-
2018-06 作者:何翩翩
翩翩老師家中兩位兒子,從幼兒園中班就開始踢足球到現在,期間經歷過嚴格的訓練、殘酷的比賽,甚至是隊友的離開,在運動場上實在有太多迷人的故事,總讓我們津津樂道,兒子在與我分享的心得中寫到:「每當獲得勝利時,當下最有成就感的,不是旁人錦上添花的掌聲,而是心中...
-
2018-05 作者:黃哲斌
持之以恆的運動,總是特別艱難,必須克服惰性、克服體能與意志力的極限,正因如此,運動員的熱血故事,總是特別振奮人心。
-
2018-05 作者:楊舒媚
默默流汗流血的運動員們,讓臺灣在世界舞臺上露臉,令人既驕傲又心疼。他們的背後有多少辛酸?為何我們的奧運選手,總是要靠自己打天下?誰又知道,壯年驟逝的父親,其實是盧彥勳堅持不放棄的意志源頭?
-
2018-05 作者:林欣靜
「怪物」、「外星人」、「二刀流少年」、「貝比魯斯二世」……這些滿溢著驚奇讚嘆的綽號,統統指向同一個人——那是甫在2018年美國大聯盟球季初登板,卻已創下多項驚人紀錄的洛杉磯天使隊日籍投手大谷翔平。
-
2018-05 作者:盧沛樺
2018年亞運,世界球后戴資穎拿下臺灣史上在亞運56年以來的第1面羽球金牌!這位臺灣選手,總是鎂光燈的焦點,但在眾人掌聲的背後,其實經歷了令人心疼的苦練...
-
2018-05 作者:盧彥勳口述(林欣靜、張玉蓉整理)
「對我來說,這本書跨出了關心體育的第一步,是一個美好的開端:只要影響一個人,就有意義。畢竟一個運動員長時間的奮鬥史,本來就很難用一篇文章說得清楚明白,但有了這個起頭,能讓愈來愈多人了解存在於運動界的榮耀與興嘆。」臺灣職業網球選手盧彥勳,接受編輯採訪後分...
-
2018-05 作者:柯曉慧
每天起早,這群國中、高中的學生運動員就已經來回奔馳400公尺的紅色跑道不知幾趟,陽光剛露臉沒多久,他們身上的汗水已經在晨曦中閃動珠光,假日在運動公園集合,上下幾百階的樓梯也算開胃小菜,而平日裡的專業訓練份量可不是上健身房練練馬甲線的成人可以負荷,這一切...
-
2017-10 作者:陳金鋒
穿上52號球衣的陳金鋒在世大運驚天一擊,點燃聖火引爆序幕高潮,他是台灣第一位站上美國職棒的棒球手,也是中華隊的「永遠第四棒」。英姿颯颯,人稱「鋒哥」,但在陳金鋒生命前半段中,棒球幾乎占滿了生活的全部,沒有成為流氓、黑手,卻有點像是社會文盲,生活的大部分...
-
2016-01 作者:引用自《華人育兒百科》,國立體育大學運動保健學系鄭鴻衛老師
0 ∼ 6 歲是孩子身體動作發展的重要時期, 若能讓此階段孩子有適度運動, 將有助於奠定良好的身心基礎。
-
2015-08 作者:陳嘉玲
運用各種感官探索,是寶寶認識世界的第一步,也是增進認知能力所不可或缺的過程,而當寶寶的身體動作有好的發展,才有能力繼續探索,促進大腦發育。
-
2015-06 作者:林韋萱
曾俊欣這位年輕球王的爸媽,是在夜市擺攤賣糖葫蘆的辛苦夫妻,從夜市囝仔到台灣之光,這條路是怎麼走出來的?(編按:2018年6月,曾俊欣獲得法網青少年組男單冠軍。同年7月,曾俊欣在溫布頓網球賽青少年組男單決賽中擊敗地主國選手,成為首位在溫網青少男單封王的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