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1 作者:林維信
教導孩子尊重他人前,大人得先獲得他們的尊重。通常,孩子的反叛,是從發現大人不想說、不能說的秘密開始的,例如:虛偽、詐騙、外遇......,他們只是不說,只是「假裝」不知道;他們厭惡虛假,卻往往比其他人更常做這些事,而大人要怎麼做,才能重新贏回尊重呢?
-
2019-10 作者:李佩璇
過往給人外表帥氣、浪子感覺的藍正龍,自從當爸爸後,刻意減少工作量, 在家用純粹的童心與一雙兒女相處,參與姊弟倆的遊戲。
-
2019-10 作者:許家齊
備受矚目的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創辦3年、已送出第一批畢業生。但從第一屆開辦時風光吸引近百人報名,今年僅剩三十多人報名,三不五時就有議員質詢辦學成效。這所走在前端的實驗教育機構辦學歷程,能給嚮往實驗教育的家長、學生們什麼啟示?
-
2019-10 作者:李佩璇
托嬰中心和幼兒園不當對待孩子的案例頻傳,但在司法體系或行政調查中卻難以給予這些機構或人員規範、懲處。對此王幼玲、田秋堇、高涌誠3位監察委員,針對沒有整合兒童保護相關立法政策,對衛福部、教育部提出糾正案,促使主管機關重視兒童權利。
-
2019-09 作者:楊若晨
「讓山成為一所學校」,一群愛山的人組成台灣生態登山教育協會,開啟「亞成鳥計畫」,帶著尚未羽化的弱勢青少年們,上山探險也探索可能,在山裡找到自我與愛的力量。
-
2019-07 作者:蘇逸涵
經過《親子天下》7天的親密關係挑戰,你與伴侶的關係有發生什麼樣的化學變化嗎?重新牽手、專心注視彼此,是否讓你們重溫了戀愛感覺?如果你還沒嘗試一週挑戰或是不知道該如何開始,不妨先看看別人怎麼做吧!
-
2019-06 作者:李佩璇
衛生福利部公布2018年國人死因數據,癌症仍蟬聯死因之首,自殺雖未在十大死因內,排名第11名。其中,值得關注的是,青少年因自殺的死亡率逐年攀升,足見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呼籲家長和學校應關注青少年自殺問題。
-
2019-05 作者:黃怡菁
為改善兒少日常安全情況,家扶基金會於今年4月調查了9,687位7至18歲的兒童及青少年,了解他們曾遇過哪些具有風險的生活情境,結果顯示,除了曾遇大人打罵的情況外,還有不少孩子曾有懼學、受欺負、網路交友等問題。隨著霸凌、虐童事件一再頻傳,除了仰賴法律制度...
-
2019-05
雙語政策與108課綱堪稱近一年中最重要的兩大教育議題,固然「沉浸式學習」與「素養」二詞成為台灣父母口中的熱門字彙,但許多人卻不得其門而入,而為此頭大。台灣NO.1線上英語教育平台tutorJr總經理黃嘉琦表示,其實家長們無須過分擔心,因「語言學習」與「...
-
2019-04 作者:鍾明軒
鍾明軒曾經歷過網路與校園霸凌,過去也曾數度想自我放棄,但他還是撐過來了,更希望能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訴所有遭遇相似經驗的人,「被霸凌不是我們的錯」。
-
2019-04 作者:何翩翩
時間過得好快,孩子二歲起,無論哪一種送托形式,都需要能把握住幼兒教育的重點才好。
-
2019-01 作者:王宏哲
親子關係的崩壞,可能源自於「對話」的崩解。為什麼我會這樣說?這是因為若父母不懂如何跟自己內心對話、不知如何跟孩子對話,於是大人跟孩子間雖然緊密,卻也帶來更多的緊張。父母要先收拾挫折的心情,肯定自己,再繼續努力。
-
2019-01 作者:張子弘
從事導演、編劇、監製將近四十年,王小棣仍然熱愛說故事。他善於觀察社會底層和弱勢,並從中發現動人的亮點,作品流動著生命的困境與辛酸,也得見幽默與溫暖。他是台灣電影、電視人尊敬的「小棣老師」。曾打造叫好又叫座的「植劇場」,掀起台灣自製戲劇的風潮。儘管因資金...
-
2018-11 作者:洪雪珍
聽到和家人或朋友抱怨問題時,你會出主意,想要積極的幫助對方解決問題,可是過些時段,你卻發現這些人依然困在同一個問題、毫無改變,對於你的意見,也只換來對方一句「你為甚麼就是不懂我?」其實,他們需要的,不是解決問題,而是.....
-
2018-11 作者:邱紹雯
家長願意給孩子滿滿的愛,卻不知如何用愛培養懂得尊重自己與他人的孩子。台灣近期吹起阿德勒正向教養的學習熱潮,藉著角色扮演、換位思考來同理小孩的心情,翻轉許多家長看待孩子的眼光。台灣首位獲得美國正向教養協會認證的資深導師姚以婷,因為正向教養改變自己與家人的...
-
2018-11 作者:許家齊
在運動場上,教練和選手的師徒關係往往比親子關係還深,林育信與李智凱當了十六年師徒,相處時間比和自己孩子及父母多很多。一起挺過訓練的辛苦和失敗的低潮,也共享榮耀。
-
2018-11 作者:邱紹雯
現代媽媽不想複製上一代的威權與打罵教育模式,但現實情境總是和想的不一樣,讓媽媽心中每天都有無數的小劇場上演。
-
2018-11 作者:邱紹雯
現代媽媽不想複製上一代的威權與打罵教育模式,亟欲和「毒親」撇清關係,但當孩子出現與期待不符的行為時,理智又立刻斷線。威權或自由、控制或放手,是父母在教養路上最想解開的難題。
-
2018-11 作者:蔡康永
蔡康永是公認的高情商金句王。他說話總是溫柔、包容而冷靜,既能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及意見,又能讓他人感覺暖心而不失面子,這些年間,他發現有件事跟會說話同樣重要,那就是擁有「高情商」。情商也是現代父母最想知道如何帶給孩子的,以下這篇文章摘自新書《蔡康永的情商...
-
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