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2 作者:洪荒(天下文化出版《你的傷只有自己懂》)
相守40年的夫妻倆,也能在10天內辦好離婚手續。知名作家洪荒曾以為離婚後再也不能用「家庭」兩字,卻從女兒的言語中得到救贖—原來有媽媽在的地方,就是女兒眼裡的家。
-
2019-10 作者:楊雅晴
「人生在世,關係好,命就好。」成為母親的《百吻巴黎》作者楊雅晴,在近期出版第三本新書《親愛的女生2》中寫下這句話。並且想告訴在情感關係中的所有人,別依賴伴侶來討好自己的父母,自己的父母自己愛,這個課題雖然不好做,但做了,就有幸福。
-
2019-10 作者:李佩璇
今年30歲的蔡金川(Allen)從青少年時,就飽受注意力不能集中、憂鬱所苦。雖然高中就開始求助專業,但一直未能診斷出他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導致 Allen 大學讀了3次、被師長誤解為「懶惰、不努力」,人生更幾度陷入憂鬱症。直到26歲被確診為...
-
2019-09 作者:曾多聞
如何引導孩子建立寫作業與讀書習慣,是很多家長的問題。不分孩子年紀、不論課業難易,家長都可以鼓勵孩子建立固定的寫功課習慣,作為新學年成功的第一步。
-
2019-09 作者:張淑瓊
當孩子聽著一本接一本的故事,卻不願意乖乖入睡時,那該怎麼辦呢?讓我們從這些「不睡覺」或是「睡不著」的主題故事中,找到可以參考的脈絡,一邊安撫孩子,一邊也安撫安撫大人的心情吧!
-
2019-09 作者:黃敦晴
放學後,孩子只想先休息,家長卻不得不催促孩子趕快做功課。功課大戰天天上演,導致親子衝突不斷。專家指出,原來,功課生來就不是個討喜的東西,父母不用為了孩子的功課變成討人厭的控制狂。
-
2019-09 作者:黃彥鈞
時間到了不睡覺,並不是想辦法讓他迅速聽話、躺平,而是去想想為什麼他還不想睡?一直問問題,並不是想辦法讓他不要問或虛應故事,而是去想想為什麼他會問這些問題?建議爸媽:「不要急著處理眼前的問題,與其想要趕快得到解決方法,不如先好好地觀察並尋找問題的來源。」
-
2019-09 作者:黃敦晴
新學期新希望,也會帶來新的壓力。面對青少年的焦慮,美國學校啟動「心理健康假」,希望孩子勇敢說出心中的不舒服,並勇於求救。心理健康假跟病假有何不同?如果沒有心理健康假,又該怎麼當孩子的心理健康偵探?
-
2019-08 作者:海狗房東
《寶貝,該睡覺了……》Mac Barnett詩意的文字,還有Isabelle Arsenault優雅的圖,故事中的一問一答、妙問妙答,讓人彷彿在月夜下,躺在湖心的小船上,輕輕緩緩的搖搖晃晃,覺得舒心安穩。
-
2019-08 作者:盧方方
孩子對世界是熱情、好奇和充滿想像力的,當大人們願意以孩童之心來與之互動,共讀中的遊戲與對話將是極其自然之事。而優質的繪本能成為家長與孩子交流的平台,彼此在其間心靈觸動心靈,生命影響生命,此時,任何的閱讀策略都已不這麼重要。
-
2019-08 作者:羅勃‧伯恩斯坦、瑪麗‧朗古蘭
你的孩子是過度依賴的媽寶、還是一見到父母就跑?《適度依賴》一書指出,父母與孩子之間,應建立健康的依賴關係,引導孩子既能獨立自主,也能在遇到困難時勇於求助、適度依賴。
-
2019-06 作者:蔡淇華
擁有30年教學經驗的蔡淇華,在教學之餘,如何仍持續寫作?幫助他達成目標的,是一本寫滿夢想的筆記本。蔡淇華鼓勵學生,讓夢想成為筆記本裡的「未完成目標」,時時考核自己的進度,距離實現夢想便不遠。
-
2019-06 作者:陳志恆
在學習路上,想要孩子養成主動的習慣,家長的角色很重要,你必須要堅持、給予孩子更多的鼓勵與肯定。諮商心理師陳志恆分享幾項原則,讓家長們陪伴孩子建立起學習的好態度。
-
2019-05 作者:黃敦晴、曾多聞
心理學家發現,拖延不是因為缺乏自制,也不一定是時間管理有問題。在很多情況下,拖延有理,但是對抗很容易!
-
2019-05 作者: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六歲以上孩子,原則上已過了無理取鬧的年紀,透過親子之間的對話,能協助他們發展更進階的人際情緒力。
-
2019-04 作者:邱紹雯、林依潔
沒有下班時間的媽媽,該如何在不停轉動的24小時之間,找到照顧自己、照顧孩子和照顧家庭間的平衡?
-
2019-04 作者:黃敦晴
誠實面對自己,一點都不懶惰的自己,也一直有些逃避、不想做的事吧?所以下次別再罵孩子拖拖拉拉、懶惰、沒有自制力了。心理學家發現,拖延不是因為缺乏自制,也不一定是時間管理有問題。在很多情況下,拖延有理,但是對抗很容易!
-
2019-01 作者:李佩璇
今年的農曆春節特別長,許多家庭會安排親子出國計畫。人在國外,最怕孩子遇到意外或生病,萬一到了語言不通的地方,該怎麼找醫生、就診?
-
2019-01 作者:李佩璇
流感病情隨著農曆春節即將到來,也漸漸增溫,本週更發生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的流感群聚感染事件,共有13名患者確診流感,這波群聚感染中出現了一名疑似流感死亡病例。為避免大醫院群聚感染,衛福部疾管署建議,若出現疑似流感症狀,可多利用住家附近診所的類流感門診。
-
2018-12 作者:曾多聞
有鑒於家長抱怨學生負擔太重,美國部分學區開始禁止家庭作業,或不再將家庭作業列入學期成績,引發熱烈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