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2 作者:台灣三星電子
數位時代來臨,如何陪伴孩子以行動學習展開探究、培養他們跨域的能力?星美好在地公益計畫,邀請在科技創新教學上有豐富經驗的李美惠老師與藍偉瑩 老師,透過工作坊幫助老師們充實知能,為孩子創造不一樣的學習。
-
2019-11 作者:賓靜蓀
隨著2030年成為雙語國家的願景,台灣中小學動起來,除了雙語教學,不同系統的國際教育也來台叩門,重視探究、全人的IB(國際文憑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課程也將不再是私立或國際學校的專利。IB 到底是一套怎樣的課程架構?...
-
2019-10 作者:王韻齡
108課綱上路,因應各高中的各種選修課程,學校出現一個新職務「課諮教師」,提供學生團體或個別化諮詢,扮演學校課程和學生之間的橋梁。課諮教師多半由校內教師兼任,需完成12小時的培訓。一名高中課諮教師平均要輔導100名學生,今年入學的每一位高中生,不能不認...
-
2019-10 作者:臺中市政府教育局
迎向108課綱元年,為協助教師專業成長與跨域教學校能與師資培力,臺中市政府教育局與親子天下共同舉辦2019教育創新國際年會-臺中場論壇。邀請國內外教育實踐者輪番上陣分享實務經驗,探究未來教學與人才的樣貌。
-
2019-09 作者:許家齊
3年前開始,每到4月、高雄教育界就很熱鬧。高雄課督團隊辦起課程博覽會,想讓更多人看到高雄老師的好,也串起各校間的交流,成為高雄教育界的年度盛事。
-
2019-09 作者:郭珮甄
科技與生活教育結合?偏鄉學校又該如何經營,利用在地資源培養學生的在地關懷與國際視野?20多年的教育生涯只奉獻在兩所偏鄉學校的黃仲平,營造多元探索的環境,刺激孩子的學習動機,進而找到自己的夢想。
-
2019-09 作者:林靖軒
心動-引起動機,腦動-靈活思考,動思維-深入學習,台北市民族國小利用合作學習策略,讓孩子成為課堂的主人,激發思考潛能。
-
2019-07 作者:李京諭
《親子天下》「教育創新100」今年邁向第三屆,報名人數不減,顯見教育創新並非一時的煙火,而是持續擴張的動能。
-
2019-05 作者:台灣三星
數位創新時代來臨,滑世代孩子學習的樣貌與過去大不同,新技術與載具的普及打破了時空的藩籬,幫助孩子自主學習、探究知識、解決問題,蓄積擁抱未來的能力。
-
2019-05 作者:編輯部
《親子天下》今天(5/15)公布「2019教育創新100」入選名單,募集活動來到第3年,報名人數不減,顯見教育創新並非只是一時的煙火,而是持續擴張的動能。今年的100位入選者有哪些人呢?5大發現看到了什麼呢?
-
2018-11 作者:黃敦晴
英國的調查顯示,老師們也是台灣之光!跟主要國家相比,台灣老師擁有高居全世界排名第3的社會地位,受肯定、薪資好、是家長鼓勵孩子投入的工作。儘管台灣老師實際的工作比大家想像的錢少、事多,卻吸引了優秀人才,為學生跟社會帶了許多好處……
-
2018-09 作者:張益勤
今年的教育創新入選者,會發現有幾個關鍵字不斷出現,這些教育創新關鍵字就是STEAM、新課綱、素養,今年入選者的行動和改變方向近八成都與這三個關鍵字相關。
-
2018-09 作者:張益勤
新課綱上路,抽像的素養怎麼教?愛思客團隊協助老師們發展規劃具備素養課程的能力,讓各科老師能互相啟發、一起設計課程。
-
2018-09 作者:黃筱珮
桃園市大有國中開辦全國第一個實境科技(AR/VR)應用社團,讓學生成為AR/VR創造者與傳播者,用科技語言探索世界。
-
2018-09 作者:摘自《20個STEAM新視野》
坐落在森林中的虎山實驗小學推動生態課程,行動載具是經常在戶外探索師生的教學與學習好工具。而這樣的行動學習也成為學生學習的任意門,有能力自由開啟學習之門。
-
2018-09 作者:王韻齡
教育部力推行政減量政策,希望降低對學校的干擾,但全國教師有感度不到一五%,台中市卻高達二三%,這全國第一的成效得來不易,台中是怎麼做到的?
-
2018-09 作者:康橋
型塑共好氛圍,全方位支持老師成長!
從翻轉教育到新課綱,培養孩子素養與關鍵能力成為趨勢,康橋的老師們在共好的氛圍中,互相支持、學習成長,思考如何給孩子最好的教學,讓他們透過教育擁有因應未來的能力。
-
2018-07 作者:臺南市政府教育局
放暑假做什麼最好?臺南的老師們覺得學習最好!
「夢的N次方」列車,開到「台南」,開幕式全場擠爆,站著、坐在樓梯地版上,眾生高歌「莫忘初衷」,老師們簇擁著一股學習的熱力,在教師專業成長研習的主題活動裡,展現旺盛的學習動機與教學熱誠。
-
2018-06 作者:李宜蓁
張旭政認為,當極度誇張的不適任教師離開校園,整體教師的水準會往上提高。「如果專業跟工作能力達不到最低的標準,那就不是我們要維護的對象,」張旭政說。以下是他受訪第一人稱完整內容。
-
2018-06 作者:李宜蓁
為加速處理不適任教師,教育部國教署在2017年開始推動「教學專業審查委員會」。眾所矚目的新政專審會,能否解決由教評會主導的無效舊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