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1 作者:許家齊
11月第一週,芬蘭赫爾辛基因為教育很熱鬧,為期5天的赫爾辛基教育週(Helsinki Educaiton Week),舉辦了250多場活動,吸引超過40個國家的訪客參加。《親子天下》團隊也搭了13個小時的飛機來到赫爾辛基,親身體驗這場「學習慶典」。
-
2019-11 作者:溫世仁文教基金會
傳統的課堂裡,總是老師在台上教,孩子在台下拚命記筆記。今日,教學早已不再是單向的給予,而是透過更多元的教學與互動,提供多樣貌的學習方式!一樣的課不一樣的教法,兼顧不同學生需求,因材施教,學得更多、更快、更好。有鑑於此,溫世仁文教基金會與芬蘭著名教育創新...
-
2019-10 作者:李佩璇
今年30歲的蔡金川(Allen)從青少年時,就飽受注意力不能集中、憂鬱所苦。雖然高中就開始求助專業,但一直未能診斷出他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導致 Allen 大學讀了3次、被師長誤解為「懶惰、不努力」,人生更幾度陷入憂鬱症。直到26歲被確診為...
-
2019-10 作者:臺中市政府教育局
迎向108課綱元年,為協助教師專業成長與跨域教學校能與師資培力,臺中市政府教育局與親子天下共同舉辦2019教育創新國際年會-臺中場論壇。邀請國內外教育實踐者輪番上陣分享實務經驗,探究未來教學與人才的樣貌。
-
2019-10 作者:陳盈螢、蘇岱崙
由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等教育非營利組織舉辦的「2019教育永續發展論壇」19日舉行,邀集政府、民間企業、NPO各界代表,探討台灣未來需要什麼人才、少子化社會下,台灣教育未來的解方為何。
-
2019-10 作者:許雅寧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語言啟蒙者。但是面對英語閱讀,父母常擔心自己英語不夠好,共讀時可能會「拖累」孩子。不過,專家卻覺得這些都是不必要的擔心!為什麼呢?
-
2019-10 作者:許雅寧
你能想像:一位金髮碧眼的外籍人士,站在台灣的大學教室講台上,教的卻是中國文學,甚至用中文教數學、理化嗎?或者是一位非中文母語者在台灣最高師範教育殿堂,教導台灣老師如何教中文?這就是我在美國二十多年的教學寫照。
-
2019-10 作者:宏碁基金會(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數位時代來臨,出生就是「數位原住民」環境中,孩子學習的樣貌,早和過去大不相同,網路科技早已不是僅供娛樂的工具,更是擴大自我學習的媒介。然而,當所有知識與資訊,都能「一鍵google」,家長、老師們該如何引導孩子善用數位工具自主學習,成為主動探索知識、擁...
-
2019-10 作者:©LINE Taiwan
真假難辨的訊息,在手機、網路世界裡氾濫傳遞,假新聞已不是新鮮事,但如何培養孩子成為能辨別真偽訊息、獨立思考的數位公民,則是需要父母與老師高度關注的議題。
-
2019-10 作者:許雅寧
如果父母不知道孩子的閱讀程度,要如何選擇適合的書呢?別擔心,只要掌握「一頁不超過五個生詞」原則,並觀察孩子閱讀時的反應,找對書並不難!
-
2019-10 作者:林媛玉
從動手做中點燃孩子的熱情,好奇心驅使他們實踐創客魂,一年一度、全台最大的創客孵化室2019MAKER PARTY即將登場,讓孩子帶著創意與夢想,展開超級實驗力,無限的可能現在就發生。
-
2019-10 作者:游昊耘
108課綱上路滿月,老師不免擔憂如何與學生家長溝通課程變化?該怎麼為課程設計持續增能?亞洲創新教育領頭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教師培訓院長劉依玲與均一師資培訓中心執行長藍偉瑩不約而同強調,師培系統應讓教師看見為人師的價值,因為「教師自己就是人...
-
2019-09 作者:許家齊
親子天下25日舉辦2019教育創新國際年會,今年主題為「素養深學習」。許多國際知名企業不再看重學歷,讀大學還重要嗎;面對 AI 時代,人力會被電腦取代嗎?論壇邀請 Google 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與前 BCG 波士頓顧問公司專案經理派翠克・厄克等人,...
-
2019-09
青年教育創新領袖回應國際講者的分享,齊聚暢談他們期待的新教育。
108課綱啟動適性多元時代,年會邀請的倡議夥伴橫跨各界,論壇及工作坊主題多元開展。
-
2019-09 作者:嚴長壽(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我對書中提及的「跨領域教學設計」篇章特別有感觸,這不僅是連結真實世界與生活的必要,更是讓曾在學習受創的孩子,能重回課堂的契機。透過打開孩子的五感、連結孩子與現象之間的關係,讓學習在真實的情境脈絡中發生。
-
2019-09 作者:藍偉瑩
從2013年開始跨出自己的教室,現任均一師培執行長的藍偉瑩深深發現,唯有老師和家長是學習者,孩子才會跟著一起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如何養成探究和思考的能力,才是素養學習的真正目標。這本書,寫給所有關心孩子未來如何學習的所有大人們。
-
2019-09 作者:許家齊
3年前開始,每到4月、高雄教育界就很熱鬧。高雄課督團隊辦起課程博覽會,想讓更多人看到高雄老師的好,也串起各校間的交流,成為高雄教育界的年度盛事。
-
2019-09 作者:藍偉瑩
有人抱怨臺灣一直在教改,但教改是正常的。因為教育必須要跟上時代與社會的變化,才能裝備孩子面對未來的能力。既然時代與社會都不斷在改變,教育就不可能原地不動,尤其現在知識的量和改變的速度都超出我們想像,甚至沒有人敢斷言未來變化的樣貌,那麼教育就更要努力走在...
-
2019-09 作者:吳緯中
從字面來看,光是「訂班規」這三個字,就是站在「不信任」的立足點。
-
2019-09 作者:孫碧卿、丘美珍
涼州區鄉村教師透過贊助成立的陽光教研平臺,一方面挖掘鄉村自然和人文資源,給予專業支援;並且學習外地教改思路,引發對教育的創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