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2 作者:張意婷整理
歲末年終,各家網路書店百大暢銷書單與排行榜出爐,今年親子天下再度榮登博客來「親子教養」與「童書/青少年文學」出版社TOP1,並且許多作品入圍華人作家榜。
-
2019-12 作者:張意婷整理
108課綱中有一個重點是閱讀素養,什麼是閱讀素養?家長又該如何面對這個全新名詞呢?2019年10月的【兒童閱讀診「聊」室】邀請到小大繪本館館長譚淑娟跟大家一起了解閱讀素養。
-
2019-12 作者:黃敦晴
年終歲末,又到了整理整頓的時刻。日本整理女王、《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作者近藤麻理惠擅長教人們如何維持居家整齊,卻在自己生小孩後踢到了鐵板。她親身體驗家有小孩的家庭,真的很難維持井井有條的生活,於是把念頭動到孩子身上,出版童書教孩子怎麼斷捨離。
-
2019-12 作者:林靖軒
教室格局方正、牆壁充滿鞋印、指標燙金標楷體,是我們記憶中常見的校園風景。然而,學校不只有單單一種樣貌,當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走進學校,校園也能是美麗的打卡景點!
-
2019-12 作者:張意婷整理
有時候會遇到年紀甚小的孩子不太敢嘗試科學活動,可能習慣先觀察,也可能是對於未知的反應感到害怕,或是觸覺敏感,又或者是害怕失敗,爸媽不用過度擔心,也不避勉強,可以自己先操作,讓孩子在一旁觀察爸媽如何操作進行遊戲,先建立孩子的安全感不用強迫一定要如何進行,...
-
2019-11 作者:邱紹雯
不需要出生在母愛包圍的環境,也能開出蔡康永般的自信花朵。父母該做的是,好好關照自己,允許身為人的脆弱與懦弱,自然能找出與孩子間「剛剛好」的距離。
-
2019-11 作者:邱紹雯
當人們一再歌頌與讚揚媽媽如同超人般萬能與偉大時,究竟是在稱讚她,還是害了她?蔡康永認為,能允許自己在人前流露脆弱與困惑的媽媽,才是該推崇的高情商媽媽。
-
2019-11 作者:張意婷整理
2019年第33屆瓜達拉哈拉書展即將於本月30日登場,台灣館由文化部主辦、台北書展基金會承辦,除有西語試譯本,更首度推出英西雙語版權手冊,也邀請插畫家賴馬和漫畫家小莊一起拓展台灣出版。
-
2019-11 作者:黃敦晴
誰說企管名師的學生一定是大老闆或是頂尖高材生?跟現代管理學之父齊名的當代名師羅傑‧馬丁成立非營利組織,把實戰成功經驗跟在商學院、大企業講授的道理,也教給小孩、老師,讓孩子提早學會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兩難。
-
2019-11 作者:黃怡菁
香港自今年6月開始的「反送中」衝突持續延燒。雖然9月初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宣布完全撤回《逃犯條例》,但未能熄滅民眾怒火。11月8日香港科技大學大二學生周梓樂墜樓,示威運動激化至最高點。11月11日,示威者發起罷工、罷課、罷市的「黎明行動」三罷抗爭,情勢演變...
-
2019-11 作者:親子天下社群中心 王子寧
難得的周末假日要做什麼呢?如果你也準備要來即將在圓山花博公園爭艷館登場的MAKER PARTY,不妨可以跟著小編安排圓山花博一日遊,包準你有吃、有喝也有得玩~不怕出門行程空虛和無聊,帶著小孩一起度過一個美好的假日吧!
-
2019-11 作者:李佩璇
各種高科技產品,總給人冷冰冰的感覺,更別說竹科的工作者跟育兒有什麼關係?但是當典型竹科人當上新手爸爸,就會擦出火花。家有6個月兒子的張耀,從與孩子相處的日常生活中,利用科技工具,解決許多新手爸媽的痛點。
-
2019-11 作者:許家齊
2018年年底行政院公布雙語國家政策藍圖,也特別在教育著力,像是規劃在中小學推動部分領域採英語授課等。過去雙語教學似乎是私校獨有,但《親子天下》今年十月調查發現,六都共有86間公立國中小正在推動雙語課程。公校的雙語課程怎麼上課?產生了哪些效果?又有哪些...
-
2019-11 作者:社群中心整理
林志玲在婚禮上給爸媽的一封信中提到:媽媽,是世界上最美麗也最大方的媽媽,媽媽常常教導我,當人家需要幫忙時,你一定要立刻伸出你的雙手絕對不要推辭。
-
2019-11 作者:祁若昀
今年(2019)公費流感疫苗於11月15日分三批開打。除了高傳染力,家有嬰幼兒或老年人家庭,更不可輕忽流感可能引發的併發重症,《親子天下》整理了家長需要注意的流感疫苗必備資訊,全家有效抗流感!
-
2019-11 作者:何翩翩
未來的世界,有很多的發展都是現在的我們無法預期的,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孩子如果有主動求知的動力,並懂得享受閱讀的樂趣,他就有能力跟著時代的脈動前進。父母能給孩子的知識和時間都很有限,但閱讀可以陪伴孩子一輩子,無論是在他好奇困惑,還是傷心難過時,他們都能從...
-
2019-11 作者:何翩翩
我從不覺得自己是高高在上的園長,當父母們遇到難題來找我,或是看到孩子們又卡關時,我總可以深刻的了解到為人父母是件多麼不簡單的任務,如果可以整理出一些成功的脈絡讓家長有所依循,也許大家就能更從容自在的面對教養的挑戰。
-
2019-11 作者:李佩璇
7年級生的吳迺慧,在當年 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一詞還不為人知時,在老師和家長的理解下,就評估後確診,也因為老師的溫暖關懷,使她立志從事幼教幫助和她一樣的孩子,她從自身經驗分享,無論孩子或家長,與 ADHD 特質共處是一輩子的功課。
-
2019-11 作者:李佩璇
在國中擔任出納組長的張雅惠,從小到大讀書、考試難不倒她,對於有明確流程的工作,也很能勝任。但讓她在職場碰壁的不是專業能力,而是克制不住的情緒、言語應對,求助專業後,背後的原因終於真相大白。
-
2019-11 作者:張意婷整理
紐約時報自1952年以來,會召集一個由三名專家組成的評審小組,針對美國當年度出版的全部兒童繪本進行評審。自2017年與紐約公共圖書館共同舉辦,頒發名為「《紐約時報》/紐約公共圖書館最佳兒童繪本獎」(The New York Times/New Y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