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1 作者:KUMON
當孩子開始牙牙學語,國語就成了他們與這個世界開啟對話與溝通的橋梁之一,特別是零到六歲,是孩子的學習黃金階段,在這個時間的國語能力培養及奠基,也成為將來閱讀養成及所有學科理解的重要基礎。而學齡前孩子學習國語的重點,並不在於急就章的學習注音拼字,而是要引發...
-
2019-10 作者:李佩璇
過往給人外表帥氣、浪子感覺的藍正龍,自從當爸爸後,刻意減少工作量, 在家用純粹的童心與一雙兒女相處,參與姊弟倆的遊戲。
-
2019-10 作者:黃敦晴
孩子們的志氣哪裡來?OECD 的調查發現,多數的孩子志願,受限於7歲前接觸過的人影響。為了拓展下一代的見聞,避免7歲定終身,OECD 號召10萬人進入校園,點亮孩子們「年紀小、志氣高」的啟迪時刻!
-
2019-10 作者:黃敦晴
54歲的金鐘獎頒獎典禮剛落幕,如果得獎名單中,有個50歲的最佳兒童節目獎,會是什麼樣的傳奇?在美國,經典的兒童節目《芝麻街》今年50歲了!傳奇不是巧合,而是哈佛的天才團隊在背後為他們撐腰,前進超過150個國家,成為打造跨國、跨世代、歷久彌新、有益電視兒...
-
2019-10 作者:游昊耘
108課綱上路滿月,老師不免擔憂如何與學生家長溝通課程變化?該怎麼為課程設計持續增能?亞洲創新教育領頭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教師培訓院長劉依玲與均一師資培訓中心執行長藍偉瑩不約而同強調,師培系統應讓教師看見為人師的價值,因為「教師自己就是人...
-
2019-09 作者:黃敦晴
家長間最普遍的話題之一,就是討論老師好不好。遇到類似「八字不合」的老師時,更容易聽到漫天八卦,引發自己跟孩子的擔心焦慮。怎麼判斷孩子是否遇到了合適的老師?覺得老師「怪怪」的時候,該怎麼處理?
-
2019-09 作者:親子天下故事有聲書APP
小男孩塞德克意外得知自己是英國伯爵繼承人時,向爺爺提出了好多的請求,希望能用錢做點什麼事,沒想到這個舉動卻改變了爺爺日後對周遭事物的看法。想知道小男孩塞德克跟爺爺相遇後發生了哪些事情嗎?親子天下故事有聲書APP告訴你!
-
2019-08 作者:葉丙成
父母一談到孩子的教育,常會變得沒什麼自信,但父母對自己人生的自信,正是孩子成長最好的榜樣。
-
2019-08 作者:李姿萱
跨校怎麼備課?跨科怎麼合作?跨齡學習不會吵架嗎?基隆藝文者聯盟,突破你對學校體制的想像!不只跨域結合自然與藝術,更串聯博物館、基金會、非營利組織資源,帶學生到現場體驗復育珊瑚,成為海洋保育的一份子。
-
2019-07 作者:李佩璇
外表像洋娃娃般甜美的瑞莎,曾是韻律體操的選手,對自己有運動員的紀律和要求,剛生下女兒時,曾把這股拚勁用在孩子身上,卻差點變成家庭革命,後來她明白,有自信,就是最適合孩子的媽媽。
-
2019-07 作者:曾多聞
3C產品來勢洶洶,無可奈何的美國父母開始雇用「戒手機教練」,幫助他們教養出懂得真正生活、不依賴智能手機的孩子。而這些教練的建議往往非常簡單:去踢球或養條狗。
-
2019-06 作者:陳雅慧
又到了畢業季,在這個代表孩子成長將邁向下一個里程碑的時刻,你有著什麼樣的心情?親子天下媒體中心總編輯陳雅慧日前參加兒子的高中畢業典禮,想到孩子就將離開家到外縣市念大學,讓她更覺得這個儀式帶著濃濃的別離感。當天她代表家長們上台致詞,雖然只是5分鐘的分享、...
-
2019-05 作者:施盈竹
人人生而平等,如果理解這群性工作者的背景和無奈,而不是一網打盡,批判她們無恥或不要臉,男性是否也應該負起道德、道義的責任呢?褚士瑩透過一篇文章帶孩子做重要的哲學思辨。
-
2019-05 作者:葉士昇
相較於電腦、筆電可被有效管理,行動裝置的盛行,如手機的可攜便利性,成為家庭在教養上的最大挑戰。
-
2019-05 作者:黃怡菁
不同於有些新住民媽媽會隱藏起原生文化,何氏秋水認為多學會一種語言,就多出一個能力,從小鼓勵兩個孩子大方說越語。她自己也從不會說中文,在台灣一路讀到大學。
-
2019-02 作者:黃敦晴
很少家庭不買益智玩具。從傳統的益智玩具到現代的APP,都訴求協助孩子學習與腦力開發。但如果只把益智玩具直接丟給孩子自己玩,就一點都不益智了。怎麼讓益智玩具真的發揮益智效果?父母扮演關鍵角色。
-
2019-02 作者:黃瑽寧
父母是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個重要他人,父母的角色不只是教導孩子正確的觀念及行為,一言一行更深深影響孩子的品格。
-
2019-01 作者:黃敦晴
美國目前政壇僅次於正副總統的第三號影響力人物是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她的政治生涯從47歲才開始、29歲時她已經是5個孩子的媽媽,但是推著娃娃車也要擔任政黨義工,等到孩子都上大學後才開始參選的歐巴桑,如何從家庭主婦成為目前美國政壇最有影響力的女人。
-
2019-01
曾經逐夢NBA的最有價值籃球員陳信安,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將自身的學習與生涯轉換經驗,化作支持孩子成長的動力,更透過穩健的財務規劃、風險分散,實現對家庭的愛與責任。
-
2019-01 作者:賓靜蓀、林胤斈
身為八仙塵爆倖存傷者,今年二十七歲的陳寧從來沒想過,一瞬間,她和四百八十四位陌生人,成為最能貼近彼此的「傷友」。三年半來,她從質疑「為什麼是我」、一度失去生存意志,至今逐漸找回身心平衡,並出版《十五度的勇敢:塵燃女孩的九百天告白》,訴說這段讓她「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