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1 作者:曾多聞
由全球35個機構、分析41個地區有關氣候變遷與人類健康的大型研究,最近發表於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該研究指出,儘管環保工作有緩慢成效,但多數地區的指標持續惡化。氣候變遷將引起糧食短缺及大規模傳染病蔓延,全人類都將為此付出代價,愈幼小的孩子...
-
2019-10 作者:MAKER PARTY創客小編
一年一度全台最盛大的親子動手做盛典即將登場,今年邁入第六屆的MAKER PARTY,一連三天準備了50場創客工作坊,體驗內容五花八門,從小小孩的紙藝機關,到手作「會動」的玩具,90分鐘就能讓孩子從動手創造中找尋樂趣、發揮創意!
-
2019-09 作者:孫碧卿 丘美珍
香港陳守仁小學,引入農事教育,讓學校的孩子從中觀察環境、體驗生命;同時,校方也讓家長參與其中,最終體驗到「栽種如教養」的道理。
-
2019-09 作者:孫碧卿、丘美珍
涼州區鄉村教師透過贊助成立的陽光教研平臺,一方面挖掘鄉村自然和人文資源,給予專業支援;並且學習外地教改思路,引發對教育的創新探索。
-
2019-09 作者:李佩璇
已經開學了!孩子早上起床卻神遊太虛、昏昏欲睡,人在餐桌上卻一點精神都沒有,讓爸媽傷透腦筋。早餐如果選對食材,也能讓孩子精神一振,來看營養師的元氣早餐搭配示範。
-
2019-07 作者:倪旻勤
11個籃球場大的校園裡,滿是生機。位於台61線沿線的瑞平國小校地雖小,但學校不浪費任何一角,建置溫室菜園、屋頂農場、自然生態室等教學場域,打造比教室更寬廣的學習空間,建立一座獨特的「有機食農」小學。
-
2019-07 作者:酸女孩的甜點料理手記
茄子是許多人普遍不愛的蔬菜,特別是孩子對那紫色外皮,軟糊又無味的口感怕怕。「酸女孩的甜點料理手記」團隊白果中醫師表示,性質「甘涼」的茄子可以消炎、助排便,只要一點料理小心機,就能翻轉孩子們對茄子的偏見。
-
2019-07 作者:鄭宜珉
嬰幼兒因為表達能力有限,加上家長也覺得嬰幼兒不成熟,所以往往習慣在飲食選項方面,不自主表現了強烈主觀介入的方式,雖然是以「愛」之名,卻也錯失了引導嬰幼兒傾聽自己身體聲音的機會。透過引導,提高孩子對於身體的覺知,讓孩子「主動參與」而非「被動被餵食」,也將...
-
2019-06 作者:曾千倚
很少有藝人能像宋少卿般,回憶一年半內喪失4位至親,能帶給記者悲傷又豁達的複雜感受。親子天下攝影主編曾千倚,為了採訪宋少卿,甚至去研究相聲論文,採訪時對錄影器材不夠熟練,還免不了被這位言談犀利的國寶級演員「電」得超慘。聽宋少卿娓娓道來自身經歷,彷彿看一齣...
-
2019-06 作者:吳佩芳整理
重大農業害蟲「秋行軍蟲」入侵台灣,從6月8日苗栗飛牛牧場首例通報開始,確認案例迅速「遍地開花」,目前各地已出現成蟲案例,全台進入第二階段防疫警戒。到底秋行軍蟲長什麼樣子?帶來什麼樣的危害?如何通報發現秋行軍蟲?《親子天下》整理政府資訊,提供最新懶人包供...
-
2019-04 作者:林明華
為了讓孩子們能感受陽光和微風,格安諾予托嬰中心二五○坪的廣大面積,有三分之一規劃成戶外空間。孩子們用五官體驗大自然的賜予,一起共讀繪本,是這所托嬰中心的日常。
-
2019-03 作者:宴平樂
媽祖,是許多人心中的信仰。台中在地小說家宴平樂隨大甲媽祖徒步遶境,7年來,藉挑戰生理與心理的極限,沉澱心靈重新認識自己,在每一年、每一趟遶境路上,他碰見了許多人、事、物,與媽祖間交織出不同的感動,讓他彷彿上了一堂又一堂探索學習的人生成長課......。
-
2019-03 作者:康寶
「從友善栽種開始,可以改變世界。」為了堅持濃湯的好味道,康寶在農業原物料的種植與選用上,從源頭把關開始作起,不斷朝著友善地球栽種的方向邁進,迄今康寶濃湯78%的農業原物料已達友善栽種標準,不僅協助農夫轉變土地使用方式及提升耕作環境,其產出的優質產品也深...
-
2019-03 作者:黃瑽寧
由於飼養動物的抗生素控管,進展相當緩慢,畜牧與養殖業者如果濫用,人類將會從食物中吃到殘留的抗生素,使腸胃道的細菌逐漸演變為帶有抗藥性的細菌!
-
2019-01 作者:王韻齡、張益勤、陳盈螢
今年是108課綱元年,學測怎麼考,攸關新課綱的成敗。1/25、1/26兩天大學學測結束,高中老師分析考題,普遍認為「素養導向」題型已成趨勢,跨領域、生活化、情境化和圖表式的題型,出現在各科試題當中。建議未來學生要多元、廣泛閱讀,且讀完還要思考多層次問題...
-
2019-01 作者:郭彥麟
「冰箱媽媽」……她傷心、愧疚又憤怒,在心中嘲笑、厭惡自己,卻也可憐起自己。
-
2019-01 作者:曹憶雯
有吃、有做又有玩的食農小旅行近年正夯,許多親子家庭假日會去果園採果,透過身體力行,重新認識食材,還能善用果物材料做成家用品。
-
2019-01 作者:曹憶雯
想成為稻米小達人,先到花東縱谷的「米國學校」瞧瞧吧。這裡賣的正是當地特產米!擁有海岸山脈的有機土壤與肥沃深海礦物土壤,日夜溫差大、日照量充足、優質水源等條件,讓台東關山、池上的稻米特別飽滿好吃。
-
2019-01 作者:Selena
很多人看過和室房的榻榻米地板,卻鮮少人知道這項傳統工藝品是怎麼製成。孩子可以在動手做的同時,間接了解台灣工藝的藝術,也是接近傳統工藝的第一步。
-
2019-01 作者:Selena
你有看過舞龍舞獅嗎?知道傳統舞獅的獅頭是怎麼製作的嗎?假日不妨帶著孩子一起體驗傳統台灣工藝之美,在工業發展下,看職人如何轉型,透過文創手作,為老工藝再造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