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5 作者:飛宜得
疏忽與溺愛、過與不及,常讓孩子不敢面對挫折與挑戰,該如何呵護成長的印記、適度放手讓孩子闖,考驗現代父母的智慧。
-
2019-05 作者:蔡紀眉│共同採訪 ‧ 何綺
第30屆金曲獎公布入圍名單,艾怡良的全創作專輯《垂直活著,水平留戀著。》入圍五項大獎,包括年度專輯、最佳國語專輯、最佳國語女歌手、最佳作曲人,以及最佳專輯製作人,結果將在6月底揭曉。兩年前,艾怡良首度在金曲封后,華麗加冕後,隨之而來的卻是焦慮、失常和自...
-
2019-04 作者:張晴琳(圈媽)
生完孩子後,偶爾走在路上,看見一些身材苗條、漂亮的女人,心裡多少感到不是滋味。作者圈媽產後試過各種減肥方法,都只能帶來短暫的瘦身效果,直到開始進行低醣生酮飲食,終於成功甩掉多餘體重,她是怎麼做到的?
-
2019-03
-
2019-02 作者:黃敦晴
孩子莫名地敏感、或是神經太大條嗎?根據心理學的敏感傾向研究,寶寶的敏感度可以分為蘭花寶寶、或是蒲公英寶寶。蘭花跟蒲公英都很棒,但他們天生就是不同的花,不會從根改變。好消息是,後天的教養可幫他們發揮優勢,而且盡量朝夠敏感、又不會太敏感的「鬱金香寶寶」邁進。
-
2019-01 作者:郭彥麟
回家路上,他跟路邊的老伯買了烤地瓜,那又熱又黏、皺巴巴和凸肚子的樣子像極了自己,但自己的裡面,應該是苦的吧。
-
2019-01 作者:郭彥麟
「冰箱媽媽」……她傷心、愧疚又憤怒,在心中嘲笑、厭惡自己,卻也可憐起自己。
-
2019-01 作者:曾多聞
被拒絕往往令人感到受傷。但儘管被拒絕令人痛苦,心理專家指出,「被拒絶」其實對我們有益,學習面對挫折、讓我們變得更有韌性。隨著孩子年齡漸長,被朋友、戀人、學校或工作拒絕的機會也愈來愈多。大人不妨帶著孩子一起討論面對被拒絕時,該具備的心態。
-
2018-07 作者:鄭雅筠 整理
「放學回家書包亂丟、偏食挑嘴、做事拖拉」媽媽們最無法忍受孩子哪些日常「壞習慣」,讓溫柔媽3秒變身怒吼媽?投票結果出爐,哪個情境是您家的日常呢?
-
2018-06 作者:桃樂絲.諾特、瑞秋.賀立斯
有時父母會否定、取笑自己的孩子,以為這樣能鍛鍊孩子不那麼「玻璃心」,手足之間則更容易發生這個現象。但長期被嘲笑,孩子會變得膽怯、失去自信,犯了錯都像是世界末日來臨般。
-
2018-06 作者:曾多聞
你家孩子也是「玻璃心」嗎?面對生活中最棘手的挑戰,孩子最需要的技能是強健的心靈,可以全家一起陪著孩子練習。
-
2018-04 作者:王浩威
父母與年幼的孩子互動,影響著孩子性格、情感表達等心理層面,也影響大腦神經的發育。孩子的哭鬧,都有循次漸近的過程,如果父母能用充滿情感的互動回應幼兒,取代理性的說教,才能真實撫慰孩子內心的不安情緒。
-
2018-02 作者:黃晴
是誰讓滑冰會場下起小熊維尼雨?是誰讓冷冰冰的收視率瞬間拉高?答案是來自日本的滑冰選手羽生結弦。這位年方23歲,連續12次刷新世界紀錄的「絕對王者」,如何滑出一片天?
-
2018-02 作者:基隆游太太(Echo)
和另一半出遊,很難沒有意見相左或是爭執的時候,遇到走錯路、票價貴卻又不小心遭竊的事情,真的很容易失去耐心。試著把眼光放在那些令人驚奇的事物上吧,日後想起來都是你們共有的回憶呢!
-
2018-01 作者:曾多聞
許多大人會對孩子迴避描述負面或悲傷的消息。我們應該盡力保護他們的天真,還是讓他們及早面對生活的真相?兩位曾獲紐伯瑞獎的知名童書作家,佩納(Matt de la PeÑa)和迪卡米洛(Kate DiCamillo),討論為什麼不應該對孩子隱藏人生的黑暗面。
-
2018-01 作者:廖笙光
聽到孩子說「我不會,爸爸媽媽幫我」,該不該出手相助?從情緒層面來看,孩子說「我不會」可能來自於兩種不同的情緒,用心觀察與判斷,才能引導他從說「我不會」到「我可以」。
-
2017-12 作者:凱莉.麥高尼格
患有「小鴨症候群」的學生在成長過程中被訓練成只能讓別人看到自己的優點。迴避失敗的想法成了絆腳石,讓他們選擇「不去挑戰任何可能性」。當「不表現出自己努力吃苦一面」變成目標,只會使他們和所有引導他們邁向成功的事物漸行漸遠。史丹佛大學的教授們施展什麼絕招,幫...
-
2017-11 作者:張旭鎧
集萬般寵愛於一身的小孩,在面對挫折時可能會哭鬧、摔東西,或是有更激烈的反應,讓大人不禁皺眉。但是阿鎧老師認為這些都算正常,只要引導得當,就能提升孩子的受挫力。
-
2017-02 作者:鄭毓瓊
學測成績單公布!從這一刻開始,不論是家長老師都需要一顆強心臟與高EQ,陪伴孩子們一起度過心情震盪起伏急遽的「冷暖人間」。
-
2016-09 作者:郭彥麟
「上班很累了,回家就是要放鬆啊!結果還是像在上班一樣,規矩一大堆:髒衣服要丟好,電視要小聲,飲料罐壓扁回收,不能喝酒,抽菸要到樓下……管我像在管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