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1 作者:溫世仁文教基金會
傳統的課堂裡,總是老師在台上教,孩子在台下拚命記筆記。今日,教學早已不再是單向的給予,而是透過更多元的教學與互動,提供多樣貌的學習方式!一樣的課不一樣的教法,兼顧不同學生需求,因材施教,學得更多、更快、更好。有鑑於此,溫世仁文教基金會與芬蘭著名教育創新...
-
2019-11 作者:溫世仁文教基金會
西方哲學先驅蘇格拉底曾說:「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面對不可測的未來,教育也應與時俱進,加速創新與轉型。在未來新教育及新人才培育的範疇,持續投入與深耕的溫世仁文教基金會,從創立以來,已奠下不少里程碑,為了加速轉動未來教育的創新與轉型,以 K-12...
-
2019-07 作者:楊若晨
想要就近野放孩子盡情玩樂的遊戲場愈來愈多了,全台特色公園數量持續攀升,《親子天下》直擊2019年台灣北部近期完工的10家特色公園,有主題式公園、特色溜滑梯,也有大規模遊戲場,讓你一次收集!
-
2019-07 作者:恆隆行
孩子是透過觸覺、視覺等五感來探索世界,從幼兒階段開始,可以透過多元材質的智慧積木,讓孩子從玩樂中建構空間與數學的概念、探索科技與工程,更進一步涵養創意美感,充分展現自我、培養未來能力。
-
2019-06 作者:陳盈螢、李佩璇
台中巧奇小學堂創辦人黃宜芸認為,學校課程體制在動,新課綱強調的素養導向,安親體系也必須轉型,跳脫課後輔導只重視學科能力的傳統框架。
-
2019-05 作者:黃敦晴
新課綱的小學資訊課不見了?資訊課該上什麼?要不要學寫程式?在很多國家,這個問題的主詞已經不是「資訊課」,而是怎麼提升全民的「DQ」(數位智商)?
-
2019-05 作者:黃馨儀
堪稱是孩子的天堂,爸媽的噩夢─漫長暑假即將到來!不只要消耗小朋友旺盛的體力,同時又希望能透過假期讓孩子接觸多種活動。親子天下為爸爸媽媽想好了,十大類型營隊,5歲以上就能參加,任挑任選,保證讓孩子的暑假玩得盡興、學得開心。
-
2019-05 作者:許家齊
手機的多功能、便利性,可以是助於學習的工具,為避免影響孩子感官發展,蒙特梭利教育如何應對?
-
2019-04 作者: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兒童夏令營表示,呼應新課綱精神,強調孩子的學習要從生活體驗出發,在真實的情境中,運用所學與知識解決問題。長期陪伴小朋友渡過寒暑假的多元智能與創意中心,多年來持續在北中南九大校區、六大營區舉辦營隊活動,透過二十餘種多元智能課程,包括:快速記憶與心...
-
2019-04 作者:光光老師
連續假期來臨前,總是讓大人小孩充滿期待,但是當假期結束,不只大人不想上班,小孩也會不想上學,與其說道理,不如用一些方法,讓孩子更快回歸日常。
-
2019-01 作者:葳格幼兒園
迎接AI新時代,孩子對科技與程式語言的認知可以從小開始培養,面對全球化浪潮,葳格幼兒園以充滿愛和全美語的陪伴,帶孩子探索未來,培養頂尖領袖特質。
-
2018-12 作者:文長長
維持一段關係多少總有些微辛苦,但就總的來說,好的愛情會讓你覺得相處起來很舒服。令你痛苦、執著的愛,都各有各的不堪。愛自己的體現,是不因任何人委屈自己,找個相處起來舒服輕鬆的人在一起,會更開心自在。
-
2018-12 作者:黃敦晴
結婚、生子後,就跟好朋友漸漸疏遠、想念無話不談的閨密、覺得孤單嗎?朋友有很多種,看看交友專家的分析,怎麼讓老友感情回溫、結交對的新好友。
-
2018-10 作者:王韻齡
教育部長葉俊榮上任3個月,首度接受《親子天下》專訪,宣布攸關未來10年教育藍圖的108課綱,總算可以如期上路。首度接受媒體專訪,他也明白表示,一開始真的考慮過讓課綱延遲上路。課綱審議完成之後,更重要的是如何推動上路的過程,因此每天加足了馬力開會、看現場...
-
2018-10 作者:蘇明進
張曼娟善於寫情、寫景,溫柔的筆觸,細膩的摹寫技巧,常讓人咀嚼再三後,感受到濃烈情感的文字張力。孩子們對於課文能理解,但侷限於生活體驗的缺乏,常只能憑空想像。剛好這套【張曼娟文學繪本】,故事情節動人,發人省思,非常適合推薦給孩子們閱讀。
-
2018-10 作者:黃敦晴
曾獲得普立茲新聞獎、30多年執筆不輟的作家,傳授來要祕笈的小女孩,寫作的祕訣不是結構、策略等寫作課的陳腔濫調,而是在生活中陶養一個人關心與觀察周遭、感動、溝通技巧與勇氣。
-
2018-09 作者:陳盈螢
巧奇小學堂創辦人黃宜芸認為,學校課程體制在動,新課綱強調的素養導向,安親體系也必須翻轉。跳脫課後輔導只重視學科能力的傳統框架。
-
2018-08 作者:吳佩芳
如果最後都將離別,還要不要付出感情?國片《生生》描寫小男孩與癌末陌生奶奶相遇,在彼此生命留下的點點滴滴,以自然、溫馨的方式帶孩子討論死亡,現實生活中,導演安邦自己也面臨人生的生死必修課,拍攝《生生》讓他提出問題、也尋找答案。
-
2018-07 作者:楊鎮宇
為了幫助曾經在學習上很沒自信的女兒,黃懷萱將女兒帶回家自學,一起做西點、看展覽、上圖書館,一起用網路探索世界,豐富女兒生活體驗,也讓女兒變得更樂觀。
-
2018-07 作者:陳珮雯
當科技融入學習,孩子學習的樣貌和我們過去大不同。學習大數據能幫助老師進行差異化、個人化教學,學校沒教、孩子想學的,可以透過網路找到全世界學習資源,挑戰是:如何引導孩子正確使用數位資源,「用科技學會如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