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9 作者:陳盈螢
媒體封他為「桌球神童」,是明年東京奧運重點奪牌選手。從小擁有球感天賦,仍堅持馬不停蹄練習。
-
2019-08 作者:陳盈螢
一票前世界球王樊振東、馬龍、波爾(Timo Boll)、奧恰洛夫(Dimitrij Ovtcharov),都敗在18歲、「台灣新生代桌球一哥」林昀儒的拍下。媒體封他「桌球神童」,是明年東京奧運重點奪牌選手。從小擁有球感天賦,但仍堅持馬不停蹄地練習。即便...
-
2019-01 作者:陳安儀
國高中的孩子平常課業壓力大,沒時間讀課外書。趁著寒假來閱讀!看親職教育專家陳安儀推薦給青春期孩子的少年小說和經典名著...
-
2018-12 作者:蘇岱崙
網路時代,家長擔心孩子接觸到不當內容。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14日公布今年下半年「適齡兒少電視節目」評選結果,家長可以放心讓孩子觀賞。
-
2018-06 作者:Candlewick Press出版社
《混血孤兒院:神祕的捕歌器》是作者米拉‧巴爾托克(Mira Bartók)為青少年讀者創作的首部奇幻冒險小說,其內容來自本身藝術家及音樂家的經驗、夢境及閱讀的聚合。作者米拉希望透過這個故事,慰藉那些人生自覺無力的人,也希望能夠產生共鳴,讓他們至少不覺孤...
-
2018-05 作者:Sama
讀這本書的時候,洋溢著歡樂氣息和懷念氛圍,弟弟提起在安平巷弄間走逛時遇到劍獅的驚喜,也想起赤崁樓古井秘道,這些旅行記憶的連結,隨著小說情節進展,有身歷其境的真實感……
-
2018-04 作者:田育瑄
想找到下一個像愛因斯坦一樣的天才兒童,除了靠智力測驗之外,最新研究指出,提供更寬廣多元的資優教育,讓更多孩子發揮潛力,才能發現更多天才。
-
2018-02 作者:曾多聞
培養出「神童」已經不是當代多數家長嚮往的教養方向,平衡發展、發現孩子的亮點才是目前的主流教養觀念。但如何最大程度激發孩子的潛能,仍然是為人父母關心的。所謂「神童」的學習過程,究竟和常人有什麼不同?
-
2017-12 作者:洪蘭
每個小孩都有自己的成長速度,別因不必要的比較,讓孩子承受壓力,父母要有抗壓力才能保護孩子適性成長。
-
2017-12 作者:張益勤
馮羿在《亞洲達人秀》節目上用烏克麗麗彈出搖滾歌手的靈魂,不但全場觀眾起身拍手歡呼,評審將馮羿直接送進準決賽,很難相信,這位烏克麗麗神童,一開始卻是因發展遲緩才學樂器
-
2017-11 作者:柯華葳
我們的生活,身邊都是字。孩子閱讀的對象不僅僅是書本,認字的方式也不限於讀書。讀說明書、讀廣告招牌、讀電視,處處皆可學認字,處處皆可學閱讀。培養認字能力不只在書上,在生活中也適用。在日常生活中,看路標、找資訊、上郵局、銀行領錢,或是要了解自己將購買的商品...
-
2017-11 作者:張益勤
年僅10歲的馮羿在「亞洲達人秀」上用烏克麗麗彈出搖滾歌手的靈魂,不但全場觀眾起身拍手歡呼。評審大衛福斯特(David Walter Foster)也按下黃金按鈕,將馮羿直接送進準決賽。回到台北,他是國小五年級生,對吹奏樂器不擅長的他,在學校裡的音樂課十...
-
2017-11 作者:馮信華
在AXN節目《亞洲達人秀》中一鳴驚人的10歲烏克麗麗神童馮羿,有個驚人祕密:其實他不擅看譜。馮羿的父親馮信華是位攝影師,高中學過吉他,他在引導兒子對烏克麗麗產生學習興趣的過程中,採取了不同於傳統音樂的教學方法。馮信華綽號「馬華」,暱稱兒子為「馬小弟」,...
-
2017-10 作者:王韻齡
國際知名小提琴家胡乃元,4歲起學琴,被譽為古典音樂界的「神童」,11歲出國習琴,曾獲得比利時伊莉莎白女皇音樂大賽首獎。從小父親不曾逼他練琴,反倒讓他更真心熱愛音樂。身為白色恐怖受害家屬,他內心早已超越仇恨,用自己的方式關愛這片土地,將優美樂聲傳遞到許多...
-
2017-05 作者:Selena
台灣廟宇雕龍畫棟,浮雕繪畫豐富,但如何讓孩子產生好奇,進而了解廟宇的裝飾和故事呢?「近未來的交陪」展,是和孩子欣賞傳統工藝的最佳起點。
-
2017-03 作者:瑪莉.伊蓮.瑞娜
勇於接受挑戰,不畏艱難達成目標,也就是「成長型認知」的孩子是每個父母心目中的夢幻小孩。許多父母以為「讚美」孩子可以建立孩子的自信,但錯誤的讚美反而讓孩子不敢冒險。什麼樣的「讚美方式」,才能幫助孩子有更多機會成功,並成為不傲慢、不會只是自我感覺良好的大人﹖
-
2017-01 作者:林怡廷
10多年前對爸媽喊出「讓我試一次,沒成功就再也不提」的壯志,他在20歲就奪下國際「古典音樂界奧運」的最高榮譽,開始踏上職業音樂家之路,是他夢想要演奏到80歲的第一章。
-
2016-08 作者:田育瑄
自信心最大的敵人,莫過於沮喪和恐懼,專家提供七個方法,讓父母從生活中就可以鍛煉孩子的自信,讓孩子在面對困難挑戰時,能將膽怯化為克服挫折的勇氣。
-
2016-08 作者:曾多聞
聽過有人對你說「你果然是長子(女)」嗎?為什麼會有這些關於出生順序影響性格的刻板印象?出生順序真的會影響性格嗎?專家認為,某些關於出生順序的刻板印象,只是雞尾酒會上的閒磕牙話題;但出生順序在某些方面的確也會形塑我們的人格。
-
2016-01 作者:羅之盈
一個家庭能出兩位世界級運動員,並不容易。詹詠然、詹皓晴走過傷病復出、默契不足的低潮,二○一五年姊妹合體進擊,旋風式奪得奧運入場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