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9 作者:陳湘瑾
在瑞芳高工,特教生不只學專業技能,也學會與人合作相處。由特教組老師組成的「東北角柑仔瀨芳華特工隊」,如何透過體驗活動、實習咖啡廳和融合運動會,將綜合職能班和全校師生兜在一起?
-
2019-08 作者:羅勃‧伯恩斯坦、瑪麗‧朗古蘭
你的孩子是過度依賴的媽寶、還是一見到父母就跑?《適度依賴》一書指出,父母與孩子之間,應建立健康的依賴關係,引導孩子既能獨立自主,也能在遇到困難時勇於求助、適度依賴。
-
2019-08 作者:倪旻勤
台中市霧峰區的桐林國小,九二一大地震時校舍全毀,十多年後又因少子化面臨裁併校危機。雖然不斷遭逢困境,桐林卻從未被打倒!在校長帶領下,實施桐林獨有的本位課程。不僅化解裁併校危機,更成為一間各校爭相參訪的特色小學。
-
2019-07 作者:李姿萱
夢想城鄉協助經濟弱勢者的行動就如同奉茶般,看似微不足道,但其中蘊藏的傾聽和關懷,編織了一張人際網絡,讓他們在面對生命困境時,能有勇氣和資源再站起來。
-
2019-05 作者:許芳菊
陳彥博,是民眾所熟悉的台灣之光,但每次極地冒險,「看著兒子折磨自己的身體。」爸媽多次流下心疼的眼淚,甚至想拿繩子把兒子綁在家……對於陳彥博冒險追夢,爸媽即使不理解,終究得學放手。
-
2019-04 作者:鄧惠文
你渴望成為愛孩子的母親,卻發現自己的成長經歷並非如此,因此常常愈付出愈覺得空虛與不平。媽媽們請放下自憐,透過一些方法,使自己重新經歷愛。
-
2019-04 作者:親子天下
30年的生命品質,取決於寶寶受胎之後的第一個1000天!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First 1000 Days」計畫,強調生命最初的1000天,已完成一輩子80%的身體與智能發展,是成人階段身心能否健康的關鍵時期。
人初千日1│認識寶寶的第一個1...
-
2019-02 作者:李宜蓁
《被討厭的勇氣》全球暢銷600萬冊,給無數年輕人帶來解脫社會枷鎖的勇氣。夫妻溝通也能受惠於「被討厭的勇氣」一說嗎?親子教養該如何信任孩子、「課題分離」?
-
2019-01 作者:採訪│林胤斈 整理│許翠瑄
深受媽媽族群喜愛的王宏哲,除了是兒童發展醫學專家,也是兩個孩子的父親,憑藉每年和兩萬名孩子接觸的經驗,解決現代父母教養的困難和壓力。
-
2019-01 作者:吳美欣
當長輩問起金錢問題,其實不是真的想知道數字,回答重點在於你過得如何...... 最擅長跨世代溝通的快樂姐(劉瑩惟)精準剖析長輩心情,更提供私房秘訣,教你主動出擊,輕鬆化解過年的尷尬題。
-
2019-01 作者:王宏哲
親子關係的崩壞,可能源自於「對話」的崩解。為什麼我會這樣說?這是因為若父母不懂如何跟自己內心對話、不知如何跟孩子對話,於是大人跟孩子間雖然緊密,卻也帶來更多的緊張。父母要先收拾挫折的心情,肯定自己,再繼續努力。
-
2019-01 作者:賓靜蓀、林胤斈
身為八仙塵爆倖存傷者,今年二十七歲的陳寧從來沒想過,一瞬間,她和四百八十四位陌生人,成為最能貼近彼此的「傷友」。三年半來,她從質疑「為什麼是我」、一度失去生存意志,至今逐漸找回身心平衡,並出版《十五度的勇敢:塵燃女孩的九百天告白》,訴說這段讓她「更容易...
-
2018-07 作者:邱紹雯
你是那種每到放假,就會努力安排各種活動,怕孩子無聊的家長嗎?不妨換個方式,讓假期多留點空白、少點干涉,讓孩子多點自由遊戲的時光,讓他們自在做自己。
-
2018-06 作者:許家齊
以蘭嶼為故事背景的電影《只有大海知道》上映,片中描繪動人的親情與師生情,更有觀眾表示光看預告片就想掉淚。導演崔永徽費時6年完成這部電影,希望帶觀者認識近代蘭嶼人的生活日常及正面對的挑戰。
-
2018-06 作者:趙雅麗
孩子出世後,我們確實都很努力,希望成為孩子眼中那個平凡與貼近的父母,我們總是自我提醒與鼓勵,立志成為一個好爸媽。然而,我們卻發現,做個兒女期望的「普通爸媽」竟是那麼難......
-
2018-05 作者:程遠茜
吉雅.張(Gia Truong)曾為越戰後安置到美國的小小難民,她自發去上了專給難民的英語課,在剛抵美時,靠一句片語替全家得到果腹的食物。長大後她立志成為老師,深信教育可以改變弱勢處境。如今身為展望校群的執行長,她帶領團隊藉由創新的學習歷程表達思辯(P...
-
2018-01 作者:田育瑄
意志力雖然可以催促我們向前,最新研究發現唯有懂得感恩、適時關懷、自我肯定,才有辦法讓人突破重圍。
-
2018-01 作者:羅怡君
選擇哪些內容讚美孩子,也是對孩子價值判斷的暗示;真心讚美孩子原本的樣子,而不是因為符合我們期待,才是內向孩子建立自信的關鍵原因。
-
2017-12 作者:田育瑄
你相不相信自己?美國耶魯至善研究中心指出,人們只需懷抱著正向信念就能無往不利,因此師長們只須讓孩子懂得如何判定自我存在的價值,正向的信念自然就會常駐孩子心中。
-
2017-12 作者:凱莉.麥高尼格
患有「小鴨症候群」的學生在成長過程中被訓練成只能讓別人看到自己的優點。迴避失敗的想法成了絆腳石,讓他們選擇「不去挑戰任何可能性」。當「不表現出自己努力吃苦一面」變成目標,只會使他們和所有引導他們邁向成功的事物漸行漸遠。史丹佛大學的教授們施展什麼絕招,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