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2 作者:鄧惠文
說「對不起」這件事,不只孩子覺得困難,大人也不容易做得到。精神科醫師鄧惠文以自己與孩子的經驗,推出情緒繪本《我不想說對不起》,適合親子一起共讀,也帶著爸媽理解:如何幫助孩子探索對不起背後,人們對愛與重視的需要?
-
2019-02 作者:親子天下
2019年台北國際書展今日正式展開!展場內豐富的參展攤位和活動,都好吸引人啊,家長和孩子到底該從哪兒逛起呢?親子天下整理了你不能錯過的7場活動,包含在孩子教養和閱讀方面的專家老師、國際知名作家,還有讓孩子為之瘋狂的超人氣角色。
-
2019-02 作者:黃敦晴
工作育兒兩頭燒的父母們,不需要跟其他爸爸媽媽們競爭,因為實際上,教養的馬拉松,是在跟自己作戰。媽媽們只要愛孩子,就是夠好的媽媽了!《華爾街日報》分享五個偷吃步育兒法,讓媽媽快樂,小孩也快樂。
-
2019-02 作者:吳淑娟
哈佛教育研究所表示,不要單純教孩子要追求快樂,要告訴孩子,最重要的是擁有仁慈心、對人好。因為表達關懷與友善待人,正是感受快樂的泉源。美國新教育趨勢是從幼兒園將「仁慈」納入正式課程,教6歲以下的學前兒仁慈待人,希望可以讓孩子進入正式的學校教育後,幫助孩子...
-
2019-01 作者:吳在媖
明明自己看得懂繪本,為什麼還要聽別人述說?這是一種無法言傳的祕密,只有親身體驗才能心領神會。看著躺在地上聽繪本的孩子們心滿意足的神情,我們一次次證明小大讀書會只是要傳遞「聆聽繪本的感動」,從大人到小孩都是。
-
2019-01 作者:採訪│林胤斈 整理│許翠瑄
深受媽媽族群喜愛的王宏哲,除了是兒童發展醫學專家,也是兩個孩子的父親,憑藉每年和兩萬名孩子接觸的經驗,解決現代父母教養的困難和壓力。
-
2019-01 作者:陳木榮(柚子醫師)
春節是流感的高峰期,柚子醫師提醒大家,如果得了流感,你可以做這七件事
-
2019-01 作者:黃瑽寧
「搶」和「分享」這兩件事,常常有父母不知道該怎麼教,教孩子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碰,但又希望他能分享,似乎有點矛盾衝突。關於這個育兒上常見的問題,黃瑽寧醫師提供實用的建議,幫助爸媽引導孩子避免不必要的分享衝突。
-
2019-01 作者:親子天下社群中心企劃│水腦插畫
當孩子講不聽、叫不動、盧小小的時候,12星座媽媽會怎麼做呢?是耐心講古感化小孩、用獅吼功威震四方、還是恨不得拎起包包浪跡天涯?分享12句媽媽常說的教養台詞,保證看完大笑三聲!(哈哈哈~小編自己先笑~)
-
2019-01 作者:梁莉芳(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助理教授)
兒虐事件頻繁,鄉民肉搜「肉圓爸」、「17歲小媽媽」,對施暴者拳頭相向。梁莉芳回想,當小孩情緒失控的在車上大聲怒吼,她也曾感受挫折,眼淚止不住的委屈。對媽媽們來說,母愛的極限在哪裡?養兒育女難道是天賦本能?
-
2019-01 作者:蘇岱崙、林依潔
2019年才剛開始,已經發生多起家暴虐童案。有家長關心泡奶要用幾度的水溫才好,也有大人因為小孩哭鬧、「卡到陰」,狠心虐打孩子而亡。究竟該怎麼接住這些缺乏關照、支持的風險家庭,不再看到被無辜犧牲的小生命?
-
2019-01 作者:親子天下行銷小編
經歷近一年的打磨,《教養的真相》套書終於來到我們的面前。言語無法形容這套書經過多少修改,沉甸甸的重量比我們原本預想的還要份量紮實,開箱的過程,同事都驚呼連連,內容物真的太澎派啦!
-
2019-01 作者:邱紹雯
「我們總是為了讓身邊的親人更幸福而努力,但是自己的幸福在哪裡?我們為了讓未來的生活更幸福而努力,可是此刻的幸福在哪裡?」不同世代的母親們經常有這樣的無力感,卻少人繼續向下深掘......
-
2019-01 作者:黃敦晴
「從今天起,你不要在網路上寫我的事、放我的照片……還有,把以前我從小到大的,也全部刪掉!」9歲的小女孩發現網路上有自己的成長紀錄,氣沖沖的找上媽媽,捍衛她的隱私。身兼律師與作家的媽媽,怎麼趁此進行機會教育,跟孩子協商……
-
2019-01 作者:王宏哲
親子關係的崩壞,可能源自於「對話」的崩解。為什麼我會這樣說?這是因為若父母不懂如何跟自己內心對話、不知如何跟孩子對話,於是大人跟孩子間雖然緊密,卻也帶來更多的緊張。父母要先收拾挫折的心情,肯定自己,再繼續努力。
-
2019-01 作者:王宏哲
你家也有講不聽的孩子嗎?到底是孩子有問題?還是哪裡做不對?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孩子沒有「內在動機」,長久下來就叫不動、講不聽。
-
2019-01 作者:王宏哲
教養雖然沒有對錯,但有時候若用錯方法,不但無效,也會造就孩子耳背、教不動的個性。就像做父母的都期待孩子能有高EQ,但當他犯錯時,父母有時急著教導,而忽略了靜下心來了解孩子背後的原因與動機,示範了低EQ 的行為,進而被孩子模仿。
-
2019-01 作者:王宏哲
孩子總是好被動,跟孩子說「快一點」好像也沒什麼效果。到底是孩子天生動作慢?還是需要有效引導呢?
-
2019-01 作者:王宏哲
多大年紀該有多長的注意力,並沒有一個相當精準的數值,這之間差距很大,在臨床上,建議以孩子的活動表現判斷注意力問題,而不是僅依照時間來定論。
-
2019-01 作者:梁莉芳
在公共場合常看到精力旺盛的小孩,旁邊往往搭配累到放空的家長,稍不注意,孩子吵鬧的行為就可能被拍下PO網公審。梁莉芳也因為一時的「佛系恍神」沒有及時管教,被歸類為「恐龍爸媽」,遭遇友人不諒解。育兒人生跌跌撞撞,能夠指引的有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