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1 作者:林依潔整理
捐贈二手物資是出於愛心,不過網路上這麼多捐贈資訊,都是正確、需要的嗎?如何捐物,才不會捐錯,或讓原本的美意,造成公益團體物資過剩困擾的問題呢?
-
2019-01 作者:黃敦晴
Netflix攜手日本整理大師近藤麻理惠,進軍美國家庭,拍下8集實境秀,引爆網友討論。美國地大房子大,東西好買又好堆,麻理惠帶著陽光笑容出任務,不但讓房子改頭換面,還帶著美國家庭整理自己的人生和親密關係。主角們流下開心的淚,觀眾也被啟發整理的動力,躍躍...
-
2019-01 作者:海狗房東
現代小孩物質生活豐富,要什麼有什麼,卻可能讓他們因此不珍惜物品,或影響了價值觀,透過繪本讓孩子知道,東西夠用就好,培養知足的心。
-
2017-11 作者:許家齊
在諾瓦小學,熱愛生活與求知的老師、串聯知識的不分科主題課程、一個個具挑戰性的任務,培養出一群愛思考、面對難題也不退卻的小孩。
-
2017-07 作者:吳靜吉
心理學家提出「功能固著」現象,指人通常對於物品有既定功能的思考限制。如何才能揮灑想像力、發展出破框思考呢?
-
2017-02 作者:鍾盼
俗又大碗的美食是大家想到台灣南部的第一印象,但你知道嗎?在這裡不僅能大飽口福,還能長知識喔!這裡有著許多帶著歷史痕跡,現代看來相當「文青」的美麗空間。以下,就讓我們一起探索在台南、嘉義一帶的11處風格空間,處處都有著最獨特的風貌!
-
2017-01 作者:陳安儀
從小愛看書,癡迷時甚至手抄文字的陳安儀,少年時甚至因為讀太多閒書差點留級。
-
2016-08 作者:引用自《簡樸生活的實踐:從丟東西開始的豐富人生》|法蘭辛.潔伊
明明已經減少購物、也常送東西出去了,為什麼家裡還是一團亂?環境一亂,生活節奏也跟著亂。被喻為美國「極簡女神」的作者完全公開各種清除雜物、簡化生活的實用建議,助你衣櫥不爆開、雜物不再堆積如山,進而找回生活的主控權。
-
2015-12 作者:陳恬伶(新北市立江翠國中老師)
我們常忘了小孩怎麼理解這個世界,因為我們不當小孩很久了,所以想要理解孩子,或是期望小孩要理解大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透過《那年春假,貓,小哲與我》一書,帶著「轉大人」的孩子,勇敢面對人生。
-
2015-03 作者:林韋萱
一間沒有老師、沒有桌椅的自然教室;一個外國人遊台灣不會錯過的景點,穿梭在花蓮太魯閣,陡峭的岩壁、神祕的洞穴、藍綠色的溪水……由大自然力量創造出的景致,把課本的知識變成一次次的驚喜體驗。
-
2014-03 作者:北歐四季
2012年的11月初,在赫爾辛基市中心的白教堂前廣場,有這麼一棟建築,被悄悄綁上了「禮物帶」,這是城市最古老的石造建築,將在綁上禮物帶的三週後開啟,獻給城市裡最年輕的成員:孩童,而它的名字,就叫做「孩子的城市」(Lasten Kaunpunki- Ch...
-
2014-01 作者:Selena
帶孩子旅行,沿途的難忘風景與回憶,除了透過照片,還能以其他方式保留嗎?人氣部落客作家Selena帶女兒玩「旅行的創作」,透過想像與舊物利用,重新組裝在旅途中蒐集的物件、看到的景色,用手作為旅行劃下美好的句點。
-
2012-11 作者:Selena
用不到的舊東西,只能丟掉或回收嗎?有沒有什麼好點子可以讓舊物重生?人氣部落客作家Selena,利用多樣不同的廢棄素材,與雙胞胎女兒玩彩繪、拚創意,不僅讓孩子驚喜連連,也讓家中的用品及擺設多了獨特風格。
-
2011-12 作者:蔡穎卿
照片中的燭杯是女兒的設計與手作,柔美的圖案與色彩說明了一個少女經過二十年的節慶洗禮之後,對歲末年來歡慶形式的感受。我看著餐桌上簡單的材料、樸實的氣氛,回想起自己童年時的聖誕節也在鮮豔亮麗的色彩之外,更在商業歡樂的熱鬧之外。 海邊的小鎮只有一個小教堂與聖...
-
2011-12 作者:蔡穎卿
快樂並非是東西「多不多」的現實,而是感覺「夠不夠」的領會。我不覺得聖誕節一定要藉聖誕老人的名義來送禮物給孩子,母親需要的只是一點帶孩子動手的熱情,與不遺漏快樂的敏銳──我把它稱為「理家的精明」。
-
2011-07 作者:引用自《晨讀10分鐘:放眼天下勵志文選》│殷允芃選編
如何改變、翻轉貧荒地區兒童的命運?而這當中又需要多大的毅力去達成?親子天下《晨讀10分鐘:放眼天下勵志文選》選錄了加拿大青年魁格.柯柏格為世界上貧苦的兒童所奮鬥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