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0 作者:宋怡慧
每個父母都是當父母之後才開始學習的,世間沒有完美的父母,只有相互同理的親人。我們來不及參與父母的年代,他們卻給了我們意氣風發的歲月,當他們試著用蹣跚的步履,急切地往我們跑來,我們給過機會回身走向他們嗎?
-
2019-10 作者:黃敦晴
一年前在瑞典的小女孩罷課,怎麼衍生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學生抗議遊行,還獲得了企業、上班族、政客的支持?面對氣候變遷,孩子們為了未來挺身而出的熱情、行動力與新戰略,不但教大人別小看他們,也為抗暖化開闢一條新戰線。
-
2019-09 作者:黃敦晴
面對孩子的青春期,父母常感嘆:那個可愛的孩子去哪了?這並非你一人的疑問,心理學家畢可哈特用三十年親身經歷,完整剖析父母的心路歷程。
-
2019-08 作者:黃敦晴
擔心孩子過度上網,因此傷害眼睛、思考鈍化、被霸凌、變憂鬱、接觸不合適的內容嗎?更嚴重的是,孩子在數位裝置上的一舉一動、無論是否開著瀏覽器,都已經自動交出自己的個資、喜好、人際關係與行為模式。當上網已經變成無法避免的日常,教導孩子怎麼預防「個資風暴」,比...
-
2019-07 作者:留佩萱
「我怎麼這麼沒用,什麼事都做不好……不行!我應該要去除這些負面的聲音,保持正向思考才對!」你是否經常陷入負面迴圈,並對於這樣的自己感到羞愧與自責?心理師留佩萱說,與負面想法的相處之道,不在於強迫將它轉換成正向思考,而是給予它出現的空間,練習「覺察」它的...
-
2019-07 作者:黃敦晴
孩子從8~18歲,都要經歷重大的成長與變化,尤其是青春期。父母們感嘆「那個可愛聽話的孩子到哪裡去了?」已經當上爺爺的哈佛學霸兼心理學家畢可哈特,用30年親身與執業經驗,完整剖析父母會經歷的心路歷程,並給予建議。
-
2019-06 作者:谷卓
這是一個「生涯不確定」的年代。已經沒有什麼是最好的唯一解答,不論我的年代,還是這個新世代,世界早已無法預測哪一條路可以通向「對的」終點,好像只有充滿彈性並願意堅持走下去的人,才能展現生命的張力,走出自我。
-
2019-06 作者:胡妙芬
小朋友們都很喜歡看飛機,不少小孩也有搭飛機的經驗,對於這個龐然大物如何飛上天,想必充滿好奇,趕快來看看機長是怎麼開飛機的吧!
-
2019-05 作者:黃敦晴
「我們站在大滅絕的起點,你們談論的卻只有錢,和經濟成長的童話。你們怎麼有膽這樣做?」昨日(9/23)聯合國氣候高峰會上,16歲瑞典女孩桑柏格對台下各國代表提出強烈控訴。桑柏格因引領全球160萬名青少年走上街頭為環境氣候發聲,被提名角逐諾貝爾和平獎,她要...
-
2019-05 作者:許家齊
台灣中小學生擁有手機的比例甚高,溝通管教上相對困難,孩子擁有手機後衍生的諸多問題,家長和學校怎麼看?
-
2019-05 作者:黃怡菁
準公共化幼兒園上路8個月,去年10月全台有275所私幼簽約,到今年3月底310所加入,5個月來僅增加35所。根據兒盟調查,就讀準公幼家長有31%曾遇收費、品質不合理現象,卻敢怒不敢言;私幼業者也反彈,認為收費上限訂太低。用意在減輕家長經濟負擔的幼兒園就...
-
2019-05 作者:許家齊
台灣中小學生擁有手機的比例甚高,溝通管教上相對困難,孩子擁有手機後衍伸的諸多問題,家長和學校怎麼看?
-
2019-03 作者:黃敦晴
在爸媽眼中,約會、戀愛可能是很自然的事,從來沒在學校「修」過這樣的課。但是在美國初中、高中、大學卻愈來愈常開出「戀愛課」,而且回家作業很多都是「實作」--直接去約一位你心儀的朋友。是新世代出了什麼問題嗎?戀愛課又教了孩子們那些事情呢?
-
2019-01 作者:曾多聞
被拒絕往往令人感到受傷。但儘管被拒絕令人痛苦,心理專家指出,「被拒絶」其實對我們有益,學習面對挫折、讓我們變得更有韌性。隨著孩子年齡漸長,被朋友、戀人、學校或工作拒絕的機會也愈來愈多。大人不妨帶著孩子一起討論面對被拒絕時,該具備的心態。
-
2019-01 作者:張曼娟
「和」有個口字,得要說出善意的語言;「解」字有把刀,抽刀斬斷過往種種,才能重新開始。和解,是一種心意,也是一個行動。背對傷害,面對善意與接納,就是一種和解。
-
2019-01 作者:黃敦晴、曾多聞
「沒有人要跟我玩」、「分組時我落單了」,聽到這些話,父母除了不捨,該怎麼回應孩子?心理治療師教你8的撇部教出有韌性的孩子;全家出遊太厚重?試試看半個家庭的小旅行吧!在台灣,或許有人認為老師的地位大不如前。不過,跟主要國家相比,台灣老師在諸多面向獲得的社...
-
2018-12 作者:曾多聞
如何養育有韌性的孩子?專家說,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經歷失敗,然後與他們討論失敗」。
-
2018-11 作者:曾多聞
一般認知總覺得,男孩間的霸凌以暴力威脅、女孩間的霸凌以關係霸凌為多,但其實男孩間也有關係霸凌,只是男孩較不敏感,且常被教育要堅強、不能軟弱,可能不會透露遭受霸凌。兒少心理學家教家長如何幫助兒子處理毒性同儕關係。
-
2018-11 作者:黃敦晴
孩子回家說他被排擠了,千萬別不當一回事,以為孩子想太多。被拒絕會產生長期的人際與情緒困擾,心理學家教我們怎麼帶著孩子修補受傷的心,走向健康的社交生活。
-
2018-11 作者:邱紹雯
在每天親子相處中,雙方難免有生氣的時刻,雖然不可能做到完全不動怒,但可以練習如何適當表達怒氣,避免互相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