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7 作者:李佩璇即使已離開這段恐怖關係4年、改名換姓,連絡採訪時,米雅(化名)仍不願露臉拍照,只因仍擔心被家暴前夫找到。米雅目前是社區家暴防治宣導講師,鼓起勇氣受訪談不堪回首的過往,只希望能幫助更多受暴婦女的心,並呼籲每位接觸受暴者的人,能夠有更多同理和體貼。
-
2019-07 作者:李佩璇《親子天下》資深記者李佩璇專訪家暴受害者米雅過程中,發現受暴者在試圖脫離暴力的過程中,遭受許多社會上不可思議的荒謬挫折,這些都來自一般人對家暴本質的不理解,內心無限感慨。
-
2016-10 作者:李宜蓁夫妻吵架,互甩耳光、拳腳相向的情節,只在社會新聞跟鄉土劇裡上演嗎?親密關係暴力其實可能就在你、我的身邊。若真的遇上吵架就動手腳的另一半,該如何處理?家暴要是報警、打113、去驗傷,婚姻就註定完蛋了嗎?
-
2011-06 作者:賓靜蓀常在校園中做心理諮商的楊嘉玲,最擔心的就是孩子將親密關係裡的暴力行為合理化,尤其在不對等的互動關係中,孩子用身體去換關係,有很多委屈,逐漸疏遠原有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