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2 作者:臺北市就業服務處廣告
小汝(化名)於大學企管系畢業後即投入職場,在金融業從事人力資源工作近9年,後續因結婚生子而離開職場,全心投入於家庭中,隨著時間的流逝,小汝的大女兒10歲、小女兒5歲,小汝也離開職場將近10年,年齡邁入42歲,二個小孩年紀較大後家庭照顧的負擔雖然減輕,但...
-
2019-12 作者:黃敦晴
從蘇聯獨立出來的小國愛沙尼亞,在近兩次的國際學生能力評量(PISA)成為耀眼新星,不僅打敗芬蘭,還成為歐洲第一。仔細探尋愛沙尼亞崛起的過程,融合了亞洲與北歐式的教育哲學。
-
2019-12 作者:黃怡菁
董氏基金會4日發布「大台北地區青少年網路使用及憂鬱情緒現況調查」結果,有12.4%的青少年受訪者有明顯憂鬱情緒,需要尋求專業協助。調查並發現,青少年愈覺得自己孤單,憂鬱情緒的比例愈高;也有高達八成青少年上網作為紓壓管道。而有明顯憂鬱情緒青少年,48%每...
-
2019-12 作者:黃敦晴
世界衛生組織的全球調查顯示,台灣有高約85%的青少年每天沒有足夠的活動量。該怎麼讓孩子培養適當的運動習慣呢?
-
2019-11 作者:楊若晨
「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由曾被貼上「壞孩子」標籤的余浩瑋領軍,是台灣第一個關懷青少年議題的劇團。青藝盟今年推出的舞台劇《愛情拳擊包3.0》,由正在經歷這一切的高中生所編寫、詮釋,適合想了解孩子更多的師長、想讓爸媽明白自己的青少年一同觀看。
-
2019-11 作者:李佩璇、蘇岱崙
《蝴蝶朵朵》由已故作家幸佳慧創作,是台灣第一本以「熟人性侵」為題材的兒童繪本。創作之初,她就找勵馨基金會合作要結合宣導講師培訓,讓這個議題能深入台灣各角落。勵馨29日宣布募資超過444萬元超越原先目標,也規劃4大工作項目,延續幸佳慧遺願,喚起各界對「熟...
-
2019-11 作者:宏碁基金會(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該如何讓孩子在數位學習的環境中汲取成長的養分、避開網路上潛藏的風險,是所有家長與老師們都關心的課題,宏碁基金會與親子天下攜手,引導家長和老師營造健康的數位學習環境、培養孩子良好的數位新素養。
-
2019-11
台灣第一個親子動手做大型互動體驗展 連續五年上萬親子家庭一起響應!【超厲害的佐羅力發明展】放大孩子的想像,展現MAKER精神的巨型裝置互動體驗;【教育創新100—STEAM新教育展】創客教育實踐者親自演示多元教學概念與成果!
-
2019-11 作者:國家電影中心
國家電影中心為使電影教育深入群眾,長期積極透過不同媒介推動電影教育。國家電影中心前身為國家電影資料館,自2014年轉型後,即被賦予電影教育的重任,多年來肩負重任,建立教育資源共享平台,提供橫向與縱向的溝通和對話。在今(2019)年推動轉型為行政法人,即...
-
2019-11 作者:黃怡菁
香港自今年6月開始的「反送中」衝突持續延燒。雖然9月初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宣布完全撤回《逃犯條例》,但未能熄滅民眾怒火。11月8日香港科技大學大二學生周梓樂墜樓,示威運動激化至最高點。11月11日,示威者發起罷工、罷課、罷市的「黎明行動」三罷抗爭,情勢演變...
-
2019-11 作者:張子弘
唐富美身兼妻子、母親及教育創辦人,生活總是忙碌,唐富美笑說:「我忙到沒時間生氣。」如果可以忙中偷閒的話,那是因為自己堅持做一個「只出一張嘴」的媽媽,諸多「家事」都是吩咐兒子去做。結合「創客」(Maker)理念的四季藝術,教導孩子習慣自己動手做,唐富美在...
-
2019-11 作者:李佩璇
各種高科技產品,總給人冷冰冰的感覺,更別說竹科的工作者跟育兒有什麼關係?但是當典型竹科人當上新手爸爸,就會擦出火花。家有6個月兒子的張耀,從與孩子相處的日常生活中,利用科技工具,解決許多新手爸媽的痛點。
-
2019-11 作者:強傑麟
透過程式設計可以觀察出每個孩子細微差異。從旁觀察不同孩子的思考特性,並給予適度引導,可讓孩子學習程式設計的過程更愉快、有自信。
-
2019-11 作者:許家齊
2018年年底行政院公布雙語國家政策藍圖,也特別在教育著力,像是規劃在中小學推動部分領域採英語授課等。過去雙語教學似乎是私校獨有,但《親子天下》今年十月調查發現,六都共有86間公立國中小正在推動雙語課程。公校的雙語課程怎麼上課?產生了哪些效果?又有哪些...
-
2019-11 作者:曾多聞
專家指出,愈多玩具不代表愈快樂,塞滿玩具的遊戲間限制孩子的想像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還會引發手足衝突。除了買玩具,其實還有很多親子同樂的好點子。
-
2019-11 作者:Chris (FLiPER 總編輯)
「自學的好處是動力夠強,體制的學習多數人想要的是分數和學歷,而不是對事情本身的熱誠,但自學不一樣,我就是單純想要用興趣學會我感興趣的東西。」
-
2019-11 作者:梁莉芳
由民間團體發起的「全台晨光時間網路問卷調查」發現,超過7成家長擔心晨光時間宗教化。身為家有小學生父母,梁莉芳認為,如果不能讓早晨留白,就該好好運用,與孩子討論多元文化的差異,回應他們日常生活的難題。
-
2019-11 作者:黃敦晴
關於孩子上網、使用電子產品,還只停留在一天不能超過多久的考量嗎?美國調查發現,孩子們在數位世界裡的行為,完全顛覆大人想像,而且大人幾乎失去掌控,父母得破除舊迷思,換上全新的數位教養觀。
-
2019-11 作者:蔡佩伶老師
台南市文賢國中圖書館「文薈館」於六年前完工,同時也招募第一屆小館長!一群由學生組成的志工們藉由學校安排的各種培訓課程,執行大大小小的閱讀活動,練就一身武藝,培養出堅定的友情、負責的態度、多元的能力。
-
2019-11 作者:林靖軒
臺灣大學機械系三年級學生13人團隊,利用一整年時間,自己找學習資源、找金援,將一台完整的電動賽車從無到有誕生,他們將學校所學的機械知識化為實踐,向大人宣告夢想沒有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