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9 作者:親子天下媒體中心、李佩璇整理
安親班、課後班等孩子放學的課後服務,是雙薪家庭的重要支援系統。家長如何善用而不過度依賴,成為孩子生活與學習的幫手?
-
2019-08 作者:賓靜蓀
在進入AI時代的今天,哥大重視百年歷史的「核心課程」,讓學生透過閱讀文史哲經典,培養批判思考、鑒古知今的洞察力。
-
2019-08 作者:羅勃‧伯恩斯坦、瑪麗‧朗古蘭
你的孩子是過度依賴的媽寶、還是一見到父母就跑?《適度依賴》一書指出,父母與孩子之間,應建立健康的依賴關係,引導孩子既能獨立自主,也能在遇到困難時勇於求助、適度依賴。
-
2019-06 作者:陳志恆
在學習路上,想要孩子養成主動的習慣,家長的角色很重要,你必須要堅持、給予孩子更多的鼓勵與肯定。諮商心理師陳志恆分享幾項原則,讓家長們陪伴孩子建立起學習的好態度。
-
2019-06 作者:藍佩嘉
台大社會系特聘教授藍佩嘉新書「拼教養」,透過長達十年在台灣不同的家庭的深入田野調查,看到台灣父母從拼經濟到拼教養的焦慮,近年的新南向政策,讓東南亞文化有逆轉直起之勢,但事實上,因為過去不被重視,大多數新二代其實沒有能力流利使用母親的母語。政策的期待,帶...
-
2019-03 作者:黃敦晴、曾多聞
Netflix攜手日本整理大師近藤麻理惠,進軍美國家庭,拍下8集實境秀,引爆網友討論。麻理惠帶著陽光笑容出任務,不但讓房子改頭換面,還帶著美國家庭整理自己的人生和親密關係……
-
2018-12 作者:曾多聞
親密伴侶難免吵架,雖然並不想傷害對方,但人們在情緒激動時常常口不對心,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明白夫妻吵架時常犯的幾種錯誤,日後就知道如何避免。
-
2018-10 作者:林胤斈
妥瑞患者因為反覆出現不自主的動作或聲音,常因此躲避人群或容易遭受霸凌。除了藥物可以幫助緩解症狀,也有醫師以輔具、培養運動習慣等,幫助妥瑞兒從內到外恢復自信。
-
2018-09 作者:蔡淇華
在「沒人要幫我們」的日子來臨前,在風雲詭譎的國際局勢中,小國如臺灣真的要理解,兩大之間難為小,不可以抱著過度依賴一方的童騃心裡,因為當我們不夠強,我們只會被當成大國利益交換的籌碼......
-
2018-07 作者:蓋瑞・高史奈德
占星學源自古老的西方,星座和性格之間的微妙巧合,讓不少人願意相信。《人際關係占星全書》剖析12星座父母的教養風格,偷偷檢視自己或是父母,究竟準不準呢?提供趣味參考。
-
2018-07 作者:鄭舒丹
目前為止,對幼兒是否該學注音的爭論通常都是從成人的觀點出發,而不是站在孩子的能力與需求角度。學齡前的注音教學應該只是注音的啟蒙學習,目的在給予小朋友適度注音經驗。
-
2018-07 作者:傑弗瑞・楊,珍妮・克露斯克
你是否也曾被這11種常見的人生困境卡住?要終結過去的情緒陰影,唯有正面迎戰,才有辦法脫離困境,迎向燦爛人生!
-
2018-07 作者:邱紹雯
你擔心孩子在幼兒園沒有先學會注音,讓了小學會跟不上進度,或是國語文學習差人一等嗎?除了必須先搞清楚學注音符號的最終目的,透過實證的研究也告訴你,注音對語文能力只具短期的影響,長期來看,有更重要的影響因素。
-
2018-07 作者:邱紹雯
孩子要踏入小學了,如何更順利銜接小學課業?台北市健康國小退休老師陳純純建議,孩子大班時,家長不妨每天透過1篇短文,讓孩子觀察文章中每個字的特色,也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念國字與注音,協助孩子學習注音拼讀,減少幼小銜接的學習難題。
-
2018-05 作者:田育瑄
許多新手父母光是想睡飽都很難了,更何況是出門約會?然而,婚姻顧問專家指出,夫妻倆唯有透過彼此共處的時光,才有可能一掃育兒的苦悶。
-
2017-09 作者:藍佩嘉
多元文化的相互理解,必須透過長期的積累。善待移工、尊重新移民,他們都可以成為我們的老師。
-
2017-07 作者:陳鴻彬
別讓父母的焦慮,剝奪了孩子學習「獨立」的機會,與孩子溝通,了解他的想法,並給予孩子培養自主的能力。
-
2017-05 作者:MamiBuy編輯部
安撫奶嘴是小寶寶培養安全感的重要來源,缺乏或使用太久都不好,一般建議一歲之後應該開始戒奶嘴,而媽媽在選擇奶嘴上也要注意奶嘴材質、形狀和設計,多買幾個給寶寶嘗試,奶嘴使用前後的清潔也十分重要,因此在選擇奶嘴之前應正確認識安撫奶嘴喔!
-
2017-03 作者:MamiBuy編輯部
科技的發達,使得3C產品的使用在生活中也愈來愈普遍,就以使用手機的普及度來說,其年齡層也愈來愈下降,甚至有許多父母會使用3C產品來育兒哄小孩,希望能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不哭鬧,但無論是從新聞上還是網路上,我們所吸收到的各式資訊都在告訴我們3C育兒很不好,...
-
2017-03 作者:留佩萱
孩子剛出生的前幾年,藉由與主要照顧者之間的互動來形成依附關係。每一位孩子都盡他最大的力氣來適應周遭的世界,而孩子形成的不同種類依附類型,就像是戴著不同顏色的有色眼鏡來看待世界,讓他們用不同的方式解讀事情、理解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