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6 作者:白小良
隨著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兒童日益增多,父母更應該要為家中的孩子做健康把關,因此孩子在兒童時期的健康與飲食控制,是家長必須留意的。
-
2017-06 作者:MamiBuy編輯部
前幾天大陸一段「不滿小孩吵鬧,在餐廳踹椅子嚇小孩」的影片引網友引起討論,有人覺得小孩吵鬧乃人之常情不需要這麼生氣,有人則認為家長應該把小孩教好,不要在公共場合影響別人。你認為呢?
-
2017-03 作者:田育瑄、曾多聞
3月新鮮事
-
2017-02 作者:曾多聞
當家長自己都放不下手機,要如何教孩子放下手機?兒童心理學家指出,每個家庭都應該有五個手機禁區,大人小孩都應該要遵守規定。
-
2017-01 作者:蔡穎卿
交談品質的養成,可利用餐桌用餐的時光,透過全家一起吃飯、談論生活知識,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談吐。
-
2016-12 作者:友緣基金會
希望孩子充分吸收食物養分,而又不覺得「胃」被掌控,下次當孩子吃飯慢吞吞時,先掌握以下關鍵...
-
2016-09 作者:賀照文
在日本仍有許多兒童處於貧困狀態,每6個小孩就有1個吃不飽,於是各地發起「小孩食堂」運動,組織志工與食材,讓小朋友免費或是用銅板價就能享用暖呼呼的健康餐點。
-
2016-05 作者:友緣基金會
孩子吃飯時總不顧他人、拼命夾菜?一看到喜歡的食物就自己拿,不懂得分享?碰到這樣的頭痛場景該怎麼辦?以下提供幾大重點,在餐桌上、生活中幫助孩子養成好的習慣!
-
2016-04 作者:曾多聞
和全家人一起吃晚餐,是促進兒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最簡單而有效的作法。兒童心理學家麗莎•達穆爾(Lisa Damour)在《紐約時報》撰文指出,家長就算真的忙到沒時間為家人孩子做任何事,至少也應該固定排出時間來,全家共進晚餐。
-
2016-04 作者:引用自《教室外的視野》∣番紅花
這是個互動密集的年代,單打獨鬥難以成功,但沒有人願意跟欠缺同理心的人合作共事或建立真正的友誼。因此,如何從日常生活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始終是作家番紅花心中重要的教養議題。
-
2015-03 作者:喬‧弗洛斯特
確保孩子飲食適當,不只是讓他吃適量的各種營養食物──他得乖乖吃你提供的食物。但幼兒渴望「獨立」的追求,可能會讓用餐成為一種權力遊戲。孩子拒絕用餐,並不表示他不喜歡你提供的食物,而是他正處在拒絕一切的階段,孩子認為放進自己嘴裡的食物,是他所能控制的事物之一。
-
2015-03 作者:黃瑽寧
面對寶寶的成長,新手爸媽常會用錯力氣,在比身高、比長牙這類小事裡鑽牛角尖,然而真相是:孩子發展本就因人而異,爸媽的焦慮很可能只是窮緊張一場。
-
2015-02 作者:陳潔心
重視英語教育之外,裕德雙語高中國中部還極為重視品德、品質、品味的「有品」教育,在課餘時間安排餐桌禮儀、藝術欣賞等活動,提升學生氣質涵養。
-
2012-11 作者:selena/一開始就不孤單
日常生活中,如何幫助幼兒訓練手部細小動作?部落客Selena整理出她的育兒經驗,不用花大錢就能帶孩子動動手也動動腦!
-
2012-09 作者:蔡穎卿
雖然我們經常把「常規」掛在嘴上,但成人對於孩子生活常規的施教,卻因家庭功能的消失而漸漸失去著力點。如今站得直、坐得挺的小朋友已難得一見,多數的孩子因為行程太忙,總是顯得非常疲累,一有憑靠之處,就東倒西歪於其上。我常認真觀察,卻已少見大人糾正孩子的肢體禮...
-
2010-06 作者:楊子葆
法國幼稚園學童用金屬刀叉、瓷盤、玻璃杯吃營養午餐,而且是「標準」的法國菜,有前菜、主菜、配菜、乳酪、水果與點心,讓前駐法代表的台灣家長楊子葆,大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