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2 作者:許家齊
2019年是新課綱上路元年、雙語國家元年,也是準公共化幼兒園上路的起步年。新上路的政策有哪些面向待觀察?又有哪些教育難題持續未解?全教總選出年度10大教育新聞,認為「進步有時會引起爭議」,這些爭議的新政策,也考驗著政府的執行力與配套措施是否到位。
-
2019-12 作者:黃敦晴
世界衛生組織的全球調查顯示,台灣有高約85%的青少年每天沒有足夠的活動量。該怎麼讓孩子培養適當的運動習慣呢?
-
2019-11 作者:許家齊
進入大學,許多科系會要求讀原文書,對過去沒有英文閱讀習慣的學生來說常是一道挑戰。專家、老師們建議學生盡早養成英文閱讀力,但該怎麼做?家長又如何為孩子選書?
-
2019-11 作者:許家齊
2018年年底行政院公布雙語國家政策藍圖,也特別在教育著力,像是規劃在中小學推動部分領域採英語授課等。過去雙語教學似乎是私校獨有,但《親子天下》今年十月調查發現,六都共有86間公立國中小正在推動雙語課程。公校的雙語課程怎麼上課?產生了哪些效果?又有哪些...
-
2019-11 作者:賓靜蓀
隨著2030年成為雙語國家的願景,台灣中小學動起來,除了雙語教學,不同系統的國際教育也來台叩門,重視探究、全人的IB(國際文憑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課程也將不再是私立或國際學校的專利。IB 到底是一套怎樣的課程架構?...
-
2019-11 作者:許家齊
高雄七賢國小讓學生在英語情境下動手做起「浮與沉」的有趣實驗。老師不刻意教英文背誦,但學生卻也在操作中聽得懂,學會唸。
-
2019-11 作者:陳盈螢
108學年度起,許多公立中小學開始實施雙語課程。公校的雙語課和過去上的英文課有什麼不一樣?《親子天下》團隊訪問學者專家,為家長解惑。
-
2019-03 作者:王韻齡
過去,雙語學校等同於私校專屬配備,要付出高額學費才能接近。如今,公立國中小看準這項少子化時代的招生利器,也陸續開辦雙語學校。他們如何突破經費與人力限制,在市郊或偏鄉,展開一場雙語教學實驗?
-
2019-03 作者:tutorJr
相信許多爸媽都一定參加過孩子的英語成果發表會,欣賞孩子在台上唱唱跳跳,但一回歸到日常生活應用時,許多孩子會看、會寫卻無法開口說的窘境,時常上演。
-
2019-02 作者:陳盈螢
街巷外語補習班林立,線上英語教學平台也如雨後春筍,就連行政院也將推動2030雙語國家政策,除了補習外,爸媽如何在家提升孩子的英語學習力呢?專家提供6大建議,要爸媽平常心看待英語閱讀,首要就是,遇到生字別急著查字典。
-
2019-01 作者:陳超明
行政院宣示台灣將在2030成為雙語國家,要求教育部研究鬆綁相關法規。英語一定要從小學起嗎?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講座教授陳超明分析,11歲之前的小孩對聲音的敏感及模仿能力強烈,適合學習多種語言。但這並不表示,長大後就無法學好外語。
-
2018-12 作者:張益勤
行政院推動「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在教育部分,將責成教育部鬆綁法源,除了國中小英語課和部分學科將採全英語授課,也可望建立雙語學校和雙語部的法源,也將有條件的允許本國學生就讀外僑學校。
-
2018-09 作者:張益勤
親子天下26日舉辦2018教育創新國際年會,今年主題為「適性而學,打造改變世界的人才」。兒童程式教育之父米契爾.瑞斯尼克(Mitchel Resnick)越洋連線分享如何啟動創意教育,還有來自台灣、美國、中國大陸等地超過30名講師分享教育路上的心得。
-
2018-05 作者:吳靜吉
世界變化太快,研究統計2030年高達85%的工作現在根本不存在,與其擔憂未來機器人或其他科技取代人類工作,更該認清有些能力是無法被取代的,未來要發明新工作時,又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智能。
-
2018-03 作者:陳雅慧
一丹獎是目前全球獎金金額最高的教育獎,獎金金額是諾貝爾獎的3.5倍,高額獎金將賦予教育革新者更強大的力量,建立一個跨越國界的教育領袖社群,為人類社會帶來深遠影響。「這個成就要具有複製性,讓其他人都能學習,影響更多的人。著重未來,影響未來,」創辦人陳一丹...
-
2018-03 作者:陳念怡
英國調查發現,由於過度使用3C產品,愈來愈多的孩子上了小學後,小手指肌肉無力,靈活度不如10年前,甚至出現書寫困難。若能從小累積手指操作經驗,鍛鍊精細動作,不但有助於認知思考,也可以為孩子培養決勝未來的能力。
-
2018-01 作者:陳珮雯
情感教育應該教什麼?又與性教育有什麼關係?其實性教育與情感教育應該跟據孩子的性生理與性心理做適齡教育,目標是讓孩子成為一個愛人與被愛的人,並且可以經營一段健康穩定的關係。
-
2017-12 作者:賓靜蓀
學程式設計要做什麼? 不只玩遊戲,還可以用來解決問題,改變世界,甚至翻轉人生。iamtheCODE創辦人瑪莉安.吉姆訪台,為小確幸的台灣人,上了一堂震撼課。
-
2017-01 作者:田育瑄
世界快速變化,充滿不確定性,教育不平等落差亦逐漸加劇,我們該如何改變?
-
2017-01 作者:田育瑄
你能想像嗎?隨著虛擬實境和人工智慧的發展,到了2030年,孩子的最好朋友可能是AI機器人,就像美國卡通《傑森一家》裡面的機器人女傭蘿絲(Rosie),行動自如又貼心可靠的她,不只是家庭的隨身管家,還會幫忙照顧孩子、清理家務,更棒的是,還不用擔心她會沒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