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0 作者:蘇岱崙
10月26日台灣同志將上街大遊行,台灣今年同婚合法化,但社會仍充斥不同聲音。北歐國家如瑞典,號稱「女性主義政府」,同婚合法已10年,他們是如何促進社會上的性別平等觀點?
-
2019-07 作者:陳珮雯
中正高中是全台第一個開辦雙聯學制的高中,提供學生在校三年先修國外高中課程,畢業後取得雙邊高中學位,並擁有進入國外大學的機會。
-
2019-05 作者:史考特.凱利
史考特.凱利(Scott Kelly)來自美國紐澤西州的貧窮問題家庭,他不是菁英,也不是富二代,在校成績不理想,甚至是大家眼中的壞學生,但他用自己的方式,當上了太空人,活出了不平凡的人生。
-
2019-05 作者:王淑芬
有些時候,讀完一本小說,沉浸在快樂或感動氣氛中,那是藝術家所謂的「靈性時刻」,也就夠了。千萬不要每次都嚴肅的問與答,反而有負面效應。
-
2019-02 作者:黃國珍
當我們展開閱讀理解之旅,就像頭腦裡住著寇克與史巴克,感性與理性相互作用;但同時我們還應該不時跳脫正在閱讀的故事或參與其中的情境─用「後設認知」能力,更自覺的站在高處,在未知的旅程中保持覺醒。
-
2019-02 作者:黃岳涵
為了尋找多元的背景,Minerva 大學(密涅瓦大學)設計一套彈性的選才方式,申請入學全都線上進行,不看標準測驗的成績,而看平常的課業表現與「課外成就」,不用同一把尺衡量所有人,而是盡可能的了解每一個人的個別背景,再思考哪些學生來到這裡,會一起形成有機...
-
2019-01 作者:張益勤
台北市推動國際文憑課程,讓高中生在3年內修讀完成便能申請或銜接國外大學。包括中正、西松、育成、南港4所公立高中,開辦包括雙聯學制、國際預科課程(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Year,簡稱IFY)及高中國際文憑課程(Internat...
-
2018-12 作者:黃敦晴
在高速運轉的現代生活中,美國中小學反而開始流行看似舊時代的「家庭訪問」,而且發現好處多多。忙碌的老師和家長,要如何破除不便、用最簡單的方式深入聊聊,幫助孩子的成長?
-
2018-12 作者:吳淑娟
研究團隊10年的追蹤發現,若家長能在孩子18~24個月期間,經常和他們聊天,除了可提高孩子嬰幼兒時的語言能力,還能影響孩子在9~13歲時的智商分數和語言測驗分數。看來,小小孩家長平常帶孩子的時候,順便多跟孩子講話聊天,就可以為孩子打好10年後的學習力基礎。
-
2018-09
初出茅廬的丹麥教師安納斯,獲得到格陵蘭教書的機會,卻放棄選擇更為便利的首都學校,心甘情願遠赴只有80名居民的偏遠村落任教,意外開啟一場永生難忘的震撼教育!熱血老師的教學冒險,挑戰令人頭疼的極光小學,《北極上學趣》9月14日 正式上映。
-
2018-07 作者:陳珮雯
當科技融入學習,孩子學習的樣貌和我們過去大不同。學習大數據能幫助老師進行差異化、個人化教學,學校沒教、孩子想學的,可以透過網路找到全世界學習資源,挑戰是:如何引導孩子正確使用數位資源,「用科技學會如何學」。
-
2018-07 作者:許家齊
在台灣資訊教育界知名的葉士昇老師,即使長期和網路為伍,線下生活卻很有「人」味,對女兒的學習也是先帶她們上書店或圖書館找書,其次才是找數位資源。
-
2018-07 作者:楊若晨
原本只想突破英語學習的瓶頸,卻變身創業家,這一切對詹益維來說都是意料之外;創立VoiceTube的初衷,就是為了讓每個人都能快樂自學英文。
-
2018-06 作者:陳珮雯
暑假避免學習滑落,3C又禁不了,不妨趁勢運用科技,引導孩子的3C行為從「娛樂」轉向「學會如何學」。各界專家建議5個行動,在數位時代養出自主學習的小孩子。
-
2018-03 作者:陳彥廷
每年春季舉辦的波隆那兒童書展(Bologna Children’s Book Fair),歷年都能吸引一百多個國家的出版人、插畫家、版權經紀人與讀者參與,齊集二、三萬名專業人士與會。為期4天的展期中,全世界許多重要的童書獎項都會一起舉辦頒獎典禮,譬如林...
-
2018-02 作者:吳淑娟
和寶寶講話,是每個大人都做得到的。發展學者早已指出,大人較常和孩子講話的時間包括用餐、玩耍、穿衣、洗澡,以及共讀等情境,其中仍然以唸故事書給孩子聽時,大人用到的語言在質與量方面都是最多的。
-
2017-12 作者:賓靜蓀、程遠茜
手握七千萬美元基金的矽谷學校基金執行長 布萊恩.葛林柏,專門投資學校。他認為這是一種投資,而非慈善公益。反而是這些校長和老師送給我們禮物,他們的工作修補了我們的社會。
-
2017-11 作者:程遠茜
個人化學習,讓每一個學生依照自己的進度學,到底要如何開始?美國矽谷投資新創學校的專家建議可以從數學科,選一個學校一個老師,用一種軟體開始,蒐集成功經驗和數據,讓更多人享受科技協助學習的成就感。
-
2017-10 作者:曾多聞
孩子小時,總希望他們快快長大。等到孩子長大獨立了,目送他們離去的背影,又有止不住的感傷。美國前任總統歐巴馬近期公開演講中,提到他身為中年父母的感傷。
-
2017-10 作者:程晏鈴
美國暢銷書《幫助每一個孩子成功》作者保羅.塔夫首度來台。「過去幾十年,我們認為要成功的特質跟關鍵是智力,是那些考試測驗上的分數,這也是我們對成績上癮的原因,但這從根本就是錯的,」他指出,放手讓孩子面對真實世界的挑戰,同時培養學生管理失敗的能力,讓孩子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