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1 作者:吳昌政、郭珮貞
國藝會「小說青年培養皿」計畫來到最終篇,透過參與計畫教師分享教學現場的經驗,看到長篇小說之於青年的影響力。本篇文章邀請到建國中學的吳昌政老師與科園實中的郭珮貞老師來筆談。從彼此對文學與文學教育的看法展開,進而談到教學現場如何在閱讀課程中帶領學生走進長篇...
-
2019-11 作者:曾多聞
影音平台 Youtube 遭美國聯邦公平交易委員會控告侵害兒童權益,YouTube 提出和解,將在全球範圍內採分級制。即日起,產製上傳影音內容的 YouTuber,將被要求標註其頻道或內容「是否為兒童製作」。但現行分級辦法仍然依賴 YouTuber 自...
-
2019-11 作者:游昊耘
校園霸凌層出不窮,為何霸凌難以根絕?《親子天下》圖解霸凌三角關係,帶你搞懂霸凌者的真實心境、正確陪伴被霸凌者走出陰影、原來旁觀者除了沈默,還有其他選擇。
-
2019-11 作者:王韻齡
這一年多來,教育部臉書官方粉絲團各種操作經營讓人耳目一新,一支反霸凌影片更帶來破百萬流量,成為嚴肅政策變親民的重要推手。教育部臉書小編「雅婷」究竟是誰?《親子天下》記者獨家揭密。
-
2019-10 作者:賓靜蓀
台灣假訊息現象嚴重,很多父母卻以為假訊息跟自己孩子無關。從認知心理學看,現代小孩因為長時間上網,只接收破碎資訊,大腦會逐漸不思考⋯⋯對抗假訊息,是大人與孩子都刻不容緩的新學習。
-
2019-10 作者:賓靜蓀
兩個孩子從小學起,就在YouTube上活躍,定期自製影片上傳、旅遊時開直播⋯⋯媽媽官振萱樂見其成,還跟著一起學習。
-
2019-10 作者:方君竹
在拍攝新聞實驗室「記者真心話」系列影片後爆紅的台大學生方君竹,以幽默、深入淺出的方式為大家剖析台灣媒體困境,在談論假新聞現象時,他也提出自己的觀察以及辨假的方式,進而點出媒體素養之於社會的重要性。
-
2019-10 作者:親子天下
十歲的吳比,拿下寶可夢世界大賽兒童組冠軍。為何他小小年紀能有這樣的佳績呢?除了大九歲的哥哥吳震是最佳教練,媽媽羅茵如從不強迫孩子們在功課上追第一名,她相信人生就像一場遊戲,只要孩子有興趣去玩、去嘗試,往往能無意間開出一朵美麗的花,因為每個孩子都有獨一無...
-
2019-10 作者:游昊耘
家長都會擔心孩子電動打上癮,但家裡出了寶可夢世界冠軍的媽媽羅茵如卻不打算把「孩子太愛玩遊戲」當成煩惱。她從遊戲中發現兒子英文變好、碰上挫折沒那麼難過,原來遊戲也可以是快樂學習的一種方式。
-
2019-09 作者:許家齊
高中自學生數不斷成長。根據教育部統計,107學年個人自學、團體自學、機構自學的高中生總數近1500人,3年來雙倍成長。現在北、中、南都有行動派的自學生發起「小聚」,創造機會讓自學生找夥伴一起學、互助找資源。
-
2019-09 作者:李佩璇
資源班的孩子都在學什麼?只是把不懂的國語、數學弄懂而已嗎?台南市裕文國小特教老師王峯文不這麼認為,在他的課堂上,學生能合作演戲、擔任古蹟解說員,甚至與他校學生交流。王峯文認為:「用對方法,特殊孩子的能力非常耀眼。」
-
2019-09 作者:曾多聞
少年網紅的崛起,某種程度上代表了當代兒少價值觀的縮影——據市場研究公司英敏特(Mintel)調查,1/3的美國兒少希望成為網紅。少年網紅現象,給成人什麼啟示?
-
2019-08 作者:OT莉莉當媽媽
自從大學畢業,考上職能治療師執照之後,我告訴當時的自己,以後再也不需要去碰教育的相關事情了。從此以後,都是在醫療領域的工作了,我這樣子想。但是我生了一個小孩!!今年他就要上幼幼班了,在搜尋了幼稚園相關的訊息之後,沒想到鋪天蓋地的各種教育相關新聞都出來了...
-
2019-07 作者:徐玫怡 - 圖文作家
開車的時候,我的歌單上正播放一首歌〈Swag午覺〉,我問兒子Swag是什麼意思。兒子回答我說:「Swag是潮的意思,跟『睡個』午覺同音,應該就是好玩而已!」
-
2019-07 作者:許家齊
新北市五峰國中推生涯微電影課程,不只讓學生學習拍影片的技術,也讓學生有了契機深入認識職業,思索自己的興趣。透過拍片,生涯探索化為具體行動,而不再只是被考試與作業擠到後頭的次要事項。
-
2019-07 作者:黃偉翔
羅東高商、羅東高工、羅東高中三所鄰近的學校,打破商科和工科藩籬,也打破技術型與普通型高中的界線,透過跨校選修機制,讓不同背景學生相互學習。
-
2019-06 作者:番紅花
當孩子有想法說他未來想念這個那個非主流熱門科系,也許不能讓父母安心,也許不符合父母心中的期待,但番紅花用自身經歷分享,父母要跳脫出自己的成長框架,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全力支持他向上飛。
-
2019-06 作者:張瀞文
生涯探索在未來的升學進路愈來愈重要,但父母卻擔心,孩子一有空不是上網就是滑手機,看不出他的興趣和能力怎麼辦?要如何知道孩子適合念什麼?
-
2019-06 作者:張瀞文
生涯探索在未來的升學進路愈來愈重要,但父母卻擔心,孩子一有空不是上網就是滑手機,看不出他的興趣和能力怎麼辦?要如何知道孩子適合念什麼?
-
2019-06 作者:Cheers雜誌│賴若函
這是場自發的職涯探索課程。來自台中上石國小的余璨同花了半年,帶著學生探索性向、寫親筆信給職人,引發經濟學家管中閔、短跑國手楊俊瀚、作家王淑芬等人親自回信,這堂課為何這麼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