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莉芳:如果重來,願拿製造母乳時間換親子互動

現在的專家知識卻告訴我們,母乳的價值在於具備配方奶無法複製跟取代的成份,不僅天然、無污染,更有利孩子各方面的發展。當孩子沒有能力為自己的健康把關時,媽媽被賦予守護孩子的重責大任。

不餵母乳=缺乏母愛?

當時的我,堅持的不單是哺餵母乳這件事情,更回應著社會對於「好媽媽」的期待。「母乳最好」的論述,訴諸科學研究的支持,餵與不餵母乳,不再只是簡單的決定,強調媽媽們需要理性的計算,考量孩子承受的風險、可能的受益,包括對長遠未來的影響。

「母乳最好」的論述,更以母愛為名,召喚媽媽的情感,哺餵母乳成了體現母愛的象徵,被描繪成用母愛成就的幸福。但同時,因為種種原因選擇不餵母乳的媽媽們,得承受輕易放棄、不夠犧牲的質疑,甚至是擔負缺乏母愛的原罪。

我的孩子在他滿一歲又過幾天的時候,選擇自然離乳,多數母親煩惱著該如何在適當的時候斷奶,我卻對孩子「拒喝」母奶的行為感到不解、擔憂。但說實話,我心底有個細微的聲音同時吶喊著:「啊!終於!」沒錯,是如釋重負的通快舒暢。孩子三、四月大時,已經能從晚上十一點睡到隔天六、七點,我卻因為莫名的堅持,好幾個月的時間,帶著沒睡飽的恍神,在母職與學校工作間倉皇輪班。

孩子一歲前的記憶只剩狼狽

關於孩子一歲前的記憶十分模糊,好像只剩下忙亂跟狼狽的畫面。現在,如果有機會重新選擇,我會放下對「全母乳寶寶」的執著,花在製造母乳的時間,可以用來補眠、跟孩子互動、創造點滴珍貴的回憶,或是單純享受做媽媽的各種滋味。

哺餵母乳,不完全是媽媽個人的選擇或決定,也不只是母嬰間浪漫、韻律的協作,憑藉的不能只是產檢時的衛教,或是政策說帖般的鼓勵。(持續)哺餵母乳,需要友善的環境與支持,例如:職場媽媽可以有彈性的休息時間、常態設置的集乳室、組織文化對育兒的認可和理解。

親餵的媽媽,能隨時自在地回應寶寶肚子餓的生理需求,不用擔心遭遇將哺乳視為是不雅行為的糾察隊。更重要的,別讓哺餵母乳成為沒有彈性的教條規範,或是用以評斷「好媽媽」的標準,而是回到媽媽所處的客觀環境和條件,量力而為,做出平衡的選擇。

梁莉芳/2018-03-21

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社會學博士(婦女與性別學系學程證書),目前任職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助理教授,合著有《巷仔口社會學》、《做爸媽的一百種方法》。

梁莉芳/2018-03-21